第543页

每逢遭遇天灾人祸,正常人的正常反应一般都是竭尽所能的将粮草物资往自己手里多抓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没准还能借机发一笔国难财。

现在这个崔氏却说战事一起,她立刻开仓放粮,把粮食分发给手底下的人救急了?

甄尚书一个读圣贤书的文臣,崔书宁这话他非但挑不出毛病来,甚至还不得不赞一句夫人大义,因为对方的行为逻辑严丝合缝,完全无懈可击。

但崔书宁这么不按照常理出牌,却又实打实将他给难为住了。

这事情还得争取,他于是绞尽脑汁又再权衡着斟酌片刻:“夫人大义,您的用心可谓良苦,但是眼下国事当前……北方虽然诸多城池已然沦陷,京城以南还有大片疆域一切安稳,只要抵御住北边作乱的沈氏,自然可保百姓安全无虞。两者权衡,自然还是军中的供给更紧要些。可否劳烦夫人再出面周旋一下,对他们晓以大义,先从农户手里将您赠予的粮食腾出来,供给军中?将士们血战沙场,为的也是保国泰民安不是?”

他这话崔书宁就不怎么爱听了。

她面上笑容依旧不冷不热,眸色却凭空又冷下去几分,据理力争:“我不过是一介妇人,朝政轮不到我来参与,现在就算出了纰漏也轮不到我这区区妇人出力去解决吧?我眼中看到的只有我手底下替我做事的农户,我既是他们的雇主,遇到天灾人祸,我第一个该护持的自然就是他们,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我手底下那些人之于我,就如同尚书大人你们这些朝臣之于皇帝陛下,如遇不测,为君者应当也会第一时间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护持自己的朝臣和百姓,否则哪里对得住太平盛世里朝臣百姓对他的臣服、拥护与奉养?援助军方,非我之责,我手底下数万农户人家的数十万条性命,在我看来并不比那些当兵打仗的人更低贱,如果两边只能护一边,那么请尚书大人见谅,亲疏有别,恕我不能损己利人,去操朝廷的心。”

甄尚书一把年纪,被她一番犀利言辞驳的面红耳赤。

顾温如今的心思却并不在公务上,萧翊突然撕毁与北狄和书,还要御驾亲征赶去边境督战,一旦这门亲结不成了,贺兰青两兄妹不知道会是何种下场……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件事,自然就顾不上别的了。

现在甄尚书都被驳斥的无言以对,自然也就不指望他了,那位老大人左右看看,最后就只能朝站在门口的顾泽求救:“顾侯爷……”

顾泽没掺合他们的事,所以走到了门口,佯装看风景。

他此时回头,与崔书宁对视一眼。

甄大人他们不明所以,他却看穿了,即便不知道崔书宁那个小相公就是北边沈氏叛军的领袖,就只冲着她与贺兰青联手诱萧翊出京的这个局来看……

他也可以笃定,崔书宁和贺兰青都已经背叛了大周,他们都是沈砚那一方的人了。

现在跟她借粮去支援大周的军队?就算他们说的天花乱坠,这女个人也绝不可能答应的,劝了也白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