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页

何况之前她手上已经买了那么多了,她想好好经营的话,那些足够她折腾了,再多了

那女人置办农庄本来就让利给农户比较多了,不好好打算经营的话,忙活一年也不可能有多少进账,现在她还要再扩大规模?

要知道,摊子一大,各种疏漏和纰漏就容易多,而且她这还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散置办田产,不像是别的生意可以收拢一条线死死的抓在手里把控。

很显然,崔书宁都开始借银子搞这个了,就说明她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盈利。

不为盈利,又下这么大的本钱和心血,成天东奔西走她能是为什么?

赵雪明虽然已经退出官场多年,但他作为定国公府的掌舵之人,政治眼光和长远判断还都是相对敏锐的,结合崔书宁往年的行事,以及她和沈砚的关系想想,他依稀就能猜出那女人在打算和图谋什么了。

虽然,就那会儿的大形势他是觉得无论是崔书宁还是沈砚都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崔书宁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虽然无异于过家家酒,但既然敬武长公主已经先斩后奏的把银子借出去了,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替对方善后,所以当即安排人做了假账,把长公主库里“无故消失”的那批银两编排好了去处,以防万一。

再到后来,沈砚和崔书宁相继离京之后,他夫妻二人根据现有的线索大概推断出了沈砚的真实身份。

他其实不是没有想过,要么以合作的名义把沈砚诱捕,交给萧翊,以此换他们夫妻俩一个余生安稳的。

可是

他只求岁月静好,长公主却志不在此。

他就算自作主张那么做了,敬武长公主也没心思跟他好好过日子的,甚至于再牵累了崔书宁身死,她与他之间的心结也只会越积越深。

所以,后来在长公主要求他去想办法联络沈砚时,他就派人去了。

沈砚的父亲沈裎到底是不是被冤杀的,赵雪明不知道,但他赵氏一族当年家破人亡以至于整个宗族没落却全都是出于余氏一族的算计和先帝的偏听偏信。

有些事,就是经不起推敲和深究。

但也许仅仅就是为了追随敬武长公主,他才牵强附会的给自己洗脑出的结果吧,反正从某种意义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