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赵雪明出身的赵氏门阀在前朝和余氏一族几乎可以齐名,是当时朝中权势最盛的六大门阀世家之一。适逢前朝当时连续两任君主无道,皇权动荡,朝政不稳的天赐良机,余家拥戴了自家战功赫赫的姑爷举兵夺权,当时的六大门阀里唯有赵氏和余氏两家是结了盟拥护新主的。但是改朝换代并不是件轻易能实现的事,事情经历了许多曲折,就像是一场漫天豪赌,各家赌上了全族人的性命和未来运势来求一个最终的结果。

赵氏手中掌管着当时朝廷战马的采购权,不仅在朝中颇有权势,同时利用职权之便更是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户。

当年就是得益于赵氏门阀的支持,不仅削弱了前朝军队的战力又给先帝的起义军提供了便利,才使得先帝如虎添翼,以最快的速度直捣黄龙,带兵杀进京城取代了前朝政权。

大周朝立朝之后自然是要论功行赏,赵氏当代家主被封安国公,成为四公之一。但是老国公当时年事已高,在选择了正确的立场站队成功给子孙后代带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后,没两年就撒手人寰了。

之后袭爵的二代安国公便是赵雪明的父亲,在老国公的儿子当中排行三却是第一个嫡子,赵麟。

赵麟深知鸟尽弓藏的道理,并且天下初定,大家都刚经历了一场浩劫,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在崩坏之后又重塑的当口上,所以袭爵后的赵麟并不主张接受朝廷对自家子孙高官厚禄的提拔和封赏,只想拿个虚衔,让家中子弟都韬光养晦的蛰伏起来。

这样明哲保身的做法自然遭遇了家族之中绝大多数不甘心就此寂灭的野心人士的反对和怨言,但是抗衡不过赵凛这个家主的权威只能屈服,所以赵凛交出了手上掌管的战马采购这一块的权利,只领了个空衔被荣养在京,并且也婉拒了朝廷再给他家子弟额外提拔的奖赏,只说是不想惯坏他们,他们是科举也好从军也罢,都叫他们凭借自己真实的实力往上爬就好,拒绝走捷径。

这样自然是损害了家族当中有些人的利益了,也就此给赵氏一族内部埋下了隐患。

之后平静了几年,有一次朝廷从西北游牧属国采购战马的交易出现了棘手的问题,当时主管这块的官员因为经验不足僵持了月余没能解决,后来就有人想起了安国公赵麟,赵麟于是重新出山,带着唯一的儿子时年只有十三岁的赵雪明前去处理。

结果,去的时候好好的……

解决完事情回来的途中他们却遭遇了一群蒙面匪徒的埋伏和截杀,百余人的队伍,包括随行的仆从和朝廷派给的护送卫队,全部覆灭,并且尸体被抬到一起,一把大火试图毁尸灭迹。

当时消息传回朝廷,大家都觉得胆敢将朝廷派出的护送卫队一并杀的一定不是本朝人,刚好赵麟在解决这次的战马问题时叫贩卖马匹的属国吃亏栽了很大的跟头,便理所应当的怀疑是那个属国报复所为。

之后朝廷派兵,以绝对兵力上的优势将那属国整个剿灭。

而京城这边祭奠英灵之后也给赵麟父子风光大葬了,之后因为这个爵位继承问题,赵家内部又是一场厮杀暗斗,赵麟当时还有两个儿子,但都是庶出,而且年纪也都还小,按照惯例该是子承父业,可是如果这两个七八岁的庶出的熊孩子都能承袭爵位……

似乎老国公爷的儿子们还更有资格一些。

最后是赵麟的嫡亲弟弟因为没干过庶支出局,赵家庶长子赵昺得了爵位继承权。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