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原先田唐也想过村民身份的问题,她本来想着暂时田家村的村民比较少,村民身份的事可以先缓一缓,等村民的人数多一些,再让梅祈安排做一次简单的人口普查工作。

不过现在有了自动登记机,确实为她解决了许多复杂的问题。

想好大概要怎么做之后,她找到梅祈,安排下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让梅祈通知下去,所有村民在接下来三天内,都必须要到村落中心登记身份,要是三天后还有人没有登记,将不被允许在交易大厅消费。

第二件事是让梅祈找人对现在的所有新木屋进行编号,并且在所有木屋上挂上编号顺序。

在对新木屋所在的区域进行取名时,田唐简单粗暴地选择了“田村一区”作为该区域的名字,然后再从1排1栋开始,每排10栋,一共是16排,最终到16排10栋为止,这样每一栋新木屋就都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名字。

对新木屋进行编号前,身份认证正式开始。

在“身份证”的选择上,主要有三种选择,一个是挂坠,一个是手环,还有一个是卡片,三种并不独立,每个人可以同时拿到三个“身份证”,但是第一次选择时,只能免费选择一个,如果想要另外两个,每一个都要花费5文钱。

田唐想过在身份证上放照片,想了想还是决定暂时不放比较好,目前的身份证主要用于交易大厅,而交易大厅本身具备“人脸识别”的作用,有没有照片差别不大。

经过抉择之后,她选择在这三样东西里都写上了“神”字,一方面可以寓意神女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能让村民们更有信仰感。

这两件事几乎同时进行,前者很简单,梅祈只要把这件事通知下去就可以,至于后者,除了对那些木屋进行编号之外,还需要为这些木屋做一些号码牌。

田唐本来想去教学商场买硬纸板和塑料壳,把木屋的编号写上就可以,但是梅祈在村里找到了一个擅长雕刻的老人,她几乎没有犹豫,就把这件事交给老人去做,每一块门牌号的价格是10文钱,160栋木屋就是1600文,相当于一两半银子。

随着丰收镇的大半的人都来到田家村,田唐口袋里也不像之前那样拮据,这点钱花出去,既可以拿到一批高质量的门牌号,还能让老人赚到钱,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

门牌的事安排好之后,村民们的身份认证已经到了尾声。

原本很少有人问津的桥梁在这几天迎来了许许多多的村民在上面来回走动。

大班的学生们结伴而来,在村落中心外排起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