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4)(昏君皇帝,蛰伏十年(三合...)

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 !

第374章

一切都发生的很顺利,毕竟黄面的权倾朝野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了,顺利指的是“这些事烦不到纪长泽眼前去”。

对于黄面来说,那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焦头烂额,每天睁开眼闭上眼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件事的地步。

封女将军这事,它不是好做不好做的问题,而是压根就没人做过。

黄面手底下的人是不少,但这些臣子们也不是个个都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选择黄面是因为摄政王手里权力大,比起看上去对朝政没什么兴趣的小皇帝来说,还是黄面更加让人想站队。

但这不代表,他们身上那些“顽固”“老思想”就能因为黄面一句话而没了。

哦不对,这也不能算是老思想,毕竟在这个时代,他们那样的想法才是正常的。

纪长泽很清楚他做了一件多么惊世骇俗的事。

如果是他自己来做,结果一定是他每天跟那些臣子们你来我往,勾心斗角,各种阴谋,以及费劲挖坑。

虽然他能赢,但这样实在没必要。

前面要实行麻烦很大,后面要补救更是麻烦。

所以说,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以为这条路很难走的时候,总会惊讶的发现面前站着一个冤大头,在跃跃欲试帮着你走。

听完小皇帝“摄政王是冤大头”理论的赵岭:“……”

说真的,一般人面对这样的局面都会觉得摄政王才是最大的那块绊脚石吧。

可陛下居然直接想到了用这块大绊脚石去对付其他的小绊脚石。

他开始深刻的反省自己从前到底是有多粗心。

居然一直将默默无闻自己努力奋斗最终成功成长为了一个腹黑帝王的主子,当成了贪玩享乐的人。

真是不应该!

枉费他从前一直都自诩为整个宫中最会打听事的,打听了那么多事,居然都没能打听到自己一直照顾着的陛下。

赵岭一边佩服纪长泽,一边反省自己,之后每次打听事的时候比以前更认真更上心了。

虽然小皇帝一直没再找他问宫中发生了什么朝中发生了什么,但他也要什么都掌握在心中才可以随时随地回答嘛。

有着这样深刻觉悟的赵岭打听着打听着,就发现了一件事。

他刚开始以为是假的,等到仔细打听过后,顿时震惊不已,赶忙跑来找小皇帝打小报告。

“什么?”

纪长泽正在学画画,这是“小皇帝”最近的新爱好。

这个爱好让本来就在各种发愁,想着要怎么让摄政王黄面打消“女将军”想法的大臣们松了口气。

喜欢画画总比喜欢干别的好。

要是小皇帝再脑袋一拍想出什么“好主意”,把持朝政的摄政王也跟着脑袋一拍支持小皇帝的“好主意”,那可真的是要愁死他们了。

归根结底,没人相信小皇帝有能力跟摄政王对抗。

虽然都说是主意是小皇帝提出来的,但真正能实行的是摄政王。

摄政王要是不答应,小皇帝能奈何的了他?

因为大家这样的心理,纪长泽这才被双方都当做了透明人。

你喜欢玩画画就玩吧。

别作妖就行。

没人关注他,他自然要趁机搞点事了。

而现在,赵岭带来的消息就让纪长泽嗅到了搞事情的前提预告。

“你确定黄面大儿子真贪污了这么多?”

赵岭赶忙点头:“真真的,奴才要是不确定也不敢来告诉陛下啊。”

他叭叭叭的就将自己打听出来的消息说了。

事情是这样的,赵岭身为太监总管,每个月是有三天假期的,一般这个时候他都会换上平民衣服出去。

小皇帝自己就喜欢出去玩,也没什么危险意识,对于宫中奴才们出去也没什么规定,再加上赵岭的总管太监身份,他每次出去都十分顺利。

而其他负责采买经常出去的小太监们为了巴结他,又知道他喜欢听各种八卦和各种消息,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告诉他哪里哪里可以听到八卦,哪里哪里可以得到消息。

有一次赵岭为了帮一个宫女找她被拐卖的妹妹,曾经从一个小太监那得到了一个打听消息的场所,在那花钱买到了京城拐子拐卖来的孩子大多都会“暂存”在何处。

当然了,他也不傻,没有直接报官,那些拐子都是团伙作案,报官打草惊蛇不说,还会让他们立刻撕票。

赵岭从前没想过小皇帝能有这样的本事,再加上知道陛下脾气大,不敢用这样的事去烦他,也就没在他面前提过,只悄悄地花钱从一个人手里将那孩子赎了回来。

要说这件事,若是换成京城中的年轻子弟处理,肯定会觉得赵岭这样实在是太憋屈,都找到拐子的地盘了,身份又是太监总管,居然还只能憋屈的拿钱赎人。

但纪长泽倒是可以理解赵岭。

他谨言慎行惯了,伺候的皇帝又是个阴晴不定的性子,别看赵岭一天天好像很开心,那是他自己调节的好。

要是换成个稍微胆子小点的,怕是要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他的身份,他的性子,就决定了他只能这么处理。

若不然引火烧身,他根本拿不准小皇帝会保全自己。

当然了,现在不一样了。

赵岭清楚意识到了纪长泽并不是昏君,也没有那么诸事不管任由朝堂天下乱作一团,而是手腕强大,心性强势。

同时,对着他,陛下也是有三分情的。

因为有了纪长泽给的底气,他这才在说出这件事的顺带将以前自己做的事说了出来。

虽然都是陛下,但莫名的,此刻他并不怕陛下觉得自己是在找麻烦。

“奴才当时救出了那个宫女的妹妹之后,想着多条人脉多条路,也一直没断了跟那个透露消息人的来往,这几天陛下给了奴才自由出入宫中的令牌,奴才就时常去找他。”

“就是在他那,听说了小黄大人的事,都说贪官贪污百万,小黄大人何止贪污了百万,原本那么繁荣富庶的衍地,如今已然是民不聊生了。”

纪长泽面无表情的听着,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打。

“他做什么了?”

赵岭犹豫一下,还是没有委婉,而是直接的说了出来。

总结一下就是,因为父亲是权倾朝野摄政王的原因,小黄大人也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官职,并且上任地点是有名的富庶之地衍地。

黄面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特地给儿子弄到了衍地最高职位,也就是说,在衍地,小黄大人就是最大的官。

看看黄面就知道了,这位二号黄大人有这样的父亲熏陶,大概率是不能歹竹出好笋的。

二黄大人在衍地过得像是土皇帝一般。

不光四处都有漂亮的园子,还后宅无数美人,要支撑这些自然是需要大量金钱了,二黄大人都这么大年纪了,当然不可能去找他那个摄政王的爹要钱。

于是他就想了个好主意,没钱的话,提高税收不就行了?

他还天才的觉得这不算是贪污,毕竟贪污是把本来属于朝廷的钱给弄到了自扃口袋里,但他交给朝廷的钱可是一分没少。

不光一分没少,甚至为了业绩好看,还特地多交了一些。

只是这样一来,他的履历是好看了,那些原本还算得上是过得不错的百姓们却都遭殃了。

刚开始衍地富庶,人人生活水平都很不错,粮食价格自然也比其他地方要稍微高一点。

就算是农民种地,一年下来去掉上交的钱,剩下的钱也足够他们花销并且攒一些下来。

但二黄这个大聪明,他开始一年一年的增加赋税。

百姓从原本的小康,变成了普通,再到贫困。

本来就已经是辛苦了一年钱全都要上交最后什么都落不下了。

二黄大人却还是不满足。

他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支撑的金钱自然也越来越多,于是最终,百姓们变成了就算是一年下来辛苦劳作,赚的钱还没有要交的赋税多。

交不上赋税,官府就来抓人。

要么坐牢,要么卖儿卖女。

一来二去,原本一片繁荣的衍地凉的不能再凉。

如果说这个时候二黄大人能及时收手的话,也不至于会闹开来,但问题是,他不光没收手,还在衍地发生旱灾的时候,再一次提高了赋税。

本来只是个小旱灾,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就没什么问题了,但他不光不安抚,他还在人家本来就受伤的情况下上去捅了一刀。

捅完了发现对方还没死,于是又来了一刀。

一刀一刀又一刀的,就算是再怎么良善的人都忍不住。

于是,百姓暴动了。

这个纪长泽目前只听见名字还没见到真人的二黄大人在暴动中险些丧命,只能让官差护着一路往经常方向逃来。

最能证明他是个大聪明的地方来了。

二黄大人自己也清楚知道这件事是他做错了,也害怕其他官员知道了不光不帮忙还把消息递给朝廷,于是一边撤退,一边往京城方向跑求庇护。

但是呢,他这个人也不是那种能吃苦头的。

一路上跑的那叫一个大张旗鼓,就差没把“我做错了事正打算去京城求老爹救命”这行大字写在脸上了。

于是,在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在一般人不知道的渠道,消息早就暗搓搓的传了来。

那些跑江湖的可不像是二黄大人那样那么娇气,走一天歇一天,路上吃个东西都要折腾半天来做。

因此,纪长泽这次拿到了几乎完美的信息差。

“他大概还有多久到京城?”

赵岭果然还是那个潜力无限准备充足的可靠助手,显然早早地就算过,纪长泽一问,他就说出了推算。

“按照他们的脚程来算,大概还有三四天左右。”

就这还是按照最快速度算呢,要是那位四五十岁了,还跟个小孩一样闯了祸就回来找爹的二黄大人路上再觉得哪里哪里不舒服,非要干点什么,估摸着三四天还到不了。

“三四天啊……”

时间相当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