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上场的吉哈尼成功把握住了这最后一跳的机会,但是同样是第三次试跳的詹俊涵,最终却并没能越过2米26的这个高度,在落地之后, 他有些失落地看着随他一起跌落的横杆,最终站起身,鞠躬退场。

解说席上,邵敏一和李森两人的声音有些感慨。

“今天的比赛,亚洲顶尖的男子跳高选手齐聚于此,这些选手们的实力,代表的就是目前亚洲男子跳高的最高水准。”

“2米26,在这个高度上,仍旧有5位选手留在赛场上,可以说,今天这一场的跳高决赛,选手们之间的实力对决,绝对值得我们的关注!”

“是的。”李森点头赞同道:“要知道,在去年的亚运赛场上,冠军与亚运越过的高度分别是2米30和2米28,季军的最终成绩则仅仅是2米24,对比可见,在今晚的这场比赛中,这些亚洲顶尖的选手们发挥格外出色。而詹俊涵选手,在今天的这场比赛上,能坚持到2米26,和赛场上最后的这5名强手对决,已经证明了他自身的潜力。”

在回顾完了此前的赛事后,邵敏一和李森将注意力放到了接下来的对决之中。

赛场上,主裁判已经示意扶杆裁判再次抬升横杆位置,原本2米26的高度再次上浮,这一次,裁判将横杆的位置上抬到了2米29。

裁判的这个选择,让解说席上的邵敏一和李森两人有些惊诧。

“主裁判选择了将横杆的位置抬升到2米29!又是一次3厘米的抬升。”邵敏一皱着眉,沉声道:“主裁判应该是观察了赛场上还有5名选手参战,认为选手们的成绩仍旧有足够的上升空间。”

原本,在许多人的判断中,到了这个阶段,横杆的拉升幅度应该缩减到2厘米了,但是本场比赛的裁判显然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场剩下的5名选手在看到裁判的选择之后,视线都转而扫向了身边的对手们。

比赛到了这个阶段,就是他们相互之间实力的竞逐了,特别是到了2米29这个高度,就算是在场的这5人,也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顺利过杆。

实力、谨慎,再加上个人的状态或是一点点的运气。

这就是现在这5人之间,所需要相互争夺的关键。

在扶杆裁判测量好横杆高度之后,王深也再一次从准备区走向了起跳点,面对主裁判的询问,他也非常果断地回复了一个准备起跳的手势。

即便他已经有过在室内赛跳出2米32高度的成绩,但是2米29这个高度,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足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