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长街遇袭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3746 字 1个月前

事情都商量好了,诏书也已经制好,陪着皇帝看了会儿宝贝,张军和诸位宰相告退出宫。

“小郎君却是鲁莽了。”李勉还在对张军‘盅惑’皇帝心怀不满。

“某有计较,首相宽心就是,日后自知。”

“日后之事,便作日后之论。”

“是。某受首相指点。”

老头气的直吹胡子,张军笑呵呵的认错。

其实老头也不是真生气,只是表现出来警告张军一下,必竟张军年纪小嘛,怕他不知深浅轻重恣意胡来。

大家回到政事堂,李勉和李皋组织宰相们开会,张军不想让人感觉自己有意干涉政事,进门打了个招呼便告辞离开。

那边牛车卸货登记还得有一会儿,自会有内侍陪同回府,也不用他操心,骑着马溜溜达达出了大明宫。

此时已经近暮,长安城裹在一片落日余辉中,瓦顶,坊墙披上了金光,树木枝叶在斜阳下闪动着暗金色的光斑。

明处更亮,暗处幽深,拉长的光影把长街高墙绘成了生动的立体。

张军和近卫,随从,刀人骑着马走在大街的中道偏左,打量着周遭的暮色景致。

丹凤大街宽接近一百八十米,是长安城内最宽阔的大街。

大街由石灰垫底夯土所成,黄土铺面,分为左中右三道,三道之间用树木花草相隔,内有排水沟。

每日里有左金吾卫洒水打扫,修整树植。

中道是驰道,行大军,平常只有皇帝皇后和宰相可以行走。

中道空旷无人,两边行道上人也不多,未见骑马者,行人肩挑背扛贴着路边快走,牛车吱哑吱哑的声音传过来,有骑驴散行的人夹在牛车左右。

这条比中轴线朱雀大街还要宽出来三十米的街道,行人对面看过去也就是能见个指头大的人影,再有树木掩映,什么都看不清楚。

驮满货物的牛车也不过就是个拳头大小。

丹凤大街是因大明宫而建,长三里,竖直穿过永昌,光宅两座上坊直抵通化大街永光坊,把两座上坊切割成了光宅,永昌,翊善,来庭四座下坊

因为这四坊紧挨着丹凤门,坊内住的都是高级官员,高级内侍和内侍机关,府宅和机关的大门都开在坊墙上直抵大街。

一路看过去,就见阵戟排列龙旗飘舞,三阙乌门并列而开,富贵连绵,相当的有气势。

顺着大街一直向南走到头,绕过庄宅司的衙门口,在通化大街左拐东行三百余米是十字路口,远远的能看到大宁坊内太清宫和兴唐寺的大门。

路过郑国公文贞公(魏征)宅,荷恩寺,在十字路口右转,绕过凤翔进奏院旧址,左金吾卫衙门,长街一下子缩减到了四十几米宽。

虽然只有四十几米宽,但仍分三道,中驰道有二十米,两侧树木花草繁茂整齐。这条街两侧的行人就比较多了,熙熙攘攘的。

主要是很多人不被允许走六正街,都被挤到副街上来了。

十字路口都有金吾卫的巡徼守着指挥交通,以免行人交错拥堵,哨声不停的响起,行人车辆按照指挥排队通过路口。

主街通行六十息止,副街通行三十息止。除了路面上没有画斑马线,路口没有红绿灯以外,其他的和现代也并没有什么差别。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驰道先行,远远的看到张军一行人马,徼巡就已经吹哨禁止了两边的行人车马,立正敬礼,等待张军一行先行通过。

“此间都知院可是闲置了么?”看到摘了牌子的凤翔进奏院,张军问了卫阿荣一句。

进奏院(驻京办)分为两种,节度使所设的为都知进奏院,其他为上都进奏院。主要是级别不同,上都院为正五品置,都知院是从三品置。

这会儿凤翔的进奏院搬在了祟仁坊,那边地方要大一些,这事儿张军知道。但原来在永兴坊这一处怎么处置的他就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