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弟子亲兵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1113 字 2022-10-05

李晟戴休颜唐朝臣等将,带着五百七百人就敢往敌营里冲,就敢和几千人拼。

当初李世民带着一千来人敢闯王仁则万人大营。

这并不是这些人就比张军厉害,比他猛,只是习惯罢了。他们习惯了这个时代的战阵方式。

而张军脑袋里是现代思维,兵力在很多时候是排兵布阵的关键。那种让两百个人去冲击敌方几千人战阵的事儿他无论如何也是干不出来的。

但事实上在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仗还真就是这么打的。这就是古今矛盾之处。

他也在尽量的学习,让自己的思维靠近这个时代,这段时间没少研究兵书战例。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为将者那真是特别重要,和现代正好相反。将勇则兵勇,所以往往以少胜多。

一道一道命令发出去,敌人的情报由快马往各处行营通报,整个泾水以前以泾阳为中心运转了起来,而还在河南岸伐树造桥的李部诸军还一无所知。

“郎君,我部为何不迎敌河滩,半渡而击?定获大胜啊。”

张军摇了摇头,拿起同州的地图来看:“待李部渡河后来报。”

“请郎君教我。”提建议的亲兵拱手做揖求解惑。

这也是看张军比较好说话,有借机套瓷的意思。一般的主将如果不是特别亲近的人,莫说求解惑,建议都是不太敢提。

“你叫何名字?”

“仆下刘弘基。”

“嗯,好名字。想知道为什么某不于滩头布阵半渡而击以求大胜?”

“是。仆下愚笨,请郎君教我。”

“打仗,要明确目的。我们现在的目的不是和李怀光诸军硬碰硬,而是要让他走,让他去河中,从而把长安的朱泚孤立起来。

我们的目的有二,一是反复长安,这是第一要务,所以和李部开战是不明智的,如果李部由此不渡河东进,我们即使胜了也实为败仗。

其二,李部麾下杂驳,各部诸将貌合心异,若是逼迫的狠了让他们团结起来,即胜也是险胜,不如放他们东去,自然因心思不同而分溃。

即时,长安已定,我们再回头东进就是,彼军将十不存一,屈指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