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上国布恩

京都!

倭·国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对于倭·国政治的影响,不得已之下于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将倭·国的都城从平城京(今奈良市)迁移到长冈京(今长冈京市)。

但是长冈京并不适合作为国都,于是在迁都十年之后,桓武天皇听从了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于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又将倭·国国都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也就是京都!

自此开启了倭·国的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倭·国国都的历史!

平安京也就是京都的选址参考了华夏风水堪舆之术,并且效仿大唐的京师长安建造,是一座传统的华夏市坊制都市,只是在规模上要比长安小很多。

京都南北长约十一里,东西长约九里,只相当于大唐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左右。

天皇居住的大内里御所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又称“长安”和左京又称“洛阳”!

只不过倭·国的风水师学艺不精,选址的时候把右京“长安”安排在了一片沼泽地上,结果右京常年遭受水害,最终不得不放弃,以至于京都只剩下左京了“洛阳”!

正因为这个名称,倭·国那些实力强大的大名,动不动就跑到京都来,在天皇面前耀武扬威一番,就被习惯性的称为“上洛”!

不过曹凌这次兵逼京都,可不能称“上洛”,毕竟曹凌时大明皇帝派来帮助倭·国国主扶正锄奸的,所以曹凌入京都乃是替大明皇帝推恩布德,故此被称为“上国布恩”!

在曹凌大军接近京都时,京都的百姓就已经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只是一些实在找不到去处的百姓,无奈地在京都苟延残喘了!

所以当曹凌怀着一种破国灭嗣的心情抵达京都时,看到是一片近乎荒凉的景象,不算小的京都城里,只有数千瑟瑟发抖的百姓,在百十个武士的威逼之下,脸上带着惊恐的神色跪在街道两边,以表示对曹凌大军的欢迎!

见到这样的情景,曹凌心中豪情顿时就熄灭了大半,他向松平久保招招手,松平久保立即跑过来,躬身问道:“督帅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