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手札任务完成

沈瑜通过地图,看到还有三家摊位上有蓝点(未被发现的文物)存在。

其中一家是售卖旧书,另外一家是售卖紫砂壶,第三家是售卖杂物的。

他衡量利弊,先走向了售卖旧书的摊位。

这家的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摊子中除了旧书,旧书信、还有老磁带,甚至还有几张黑胶唱片。有几个顾客正在摊位上挑选心仪的东西。

沈瑜向摊主询问:“老板!您这些东西,可以自己挑吗?”

这可不是废话。如果你蹲下就看东西,等于目中无人,会招人反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波折,这些必要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摊主看了他一眼,“我这里书信、旧书、旧杂志、旧唱片都有,你随便挑。”

沈瑜立刻蹲下开始挑选。时间紧迫,他直接看准蓝点的位置,从一堆旧书信中,抓出了几摞,放在自己手边。这样,保证这些真文物,不会被别人误打误撞捡走。

然后,他才开始仔细挑选。

沈瑜先拣出一张格式很规整的帖子,有点儿像过去的拜帖。拜帖的边角有些磨损,但内容保存的不错。这类东西已经很少见了。

他一边分辨内容,一边欣赏字体。拜帖作者的书法,有碑学的特点,由于字形不大,所以,也带有一点帖学的意味。

拜帖内容中,有“纯斋大人启,眷生广厦顿首”的字样,

他顾不得分辨作者是谁,把拜帖放好,继续挑选。

沈瑜陆续挑出了几封书信。看了看地图,有价值的书信,都被挑了出来。

他依据敬语与落款,通过回忆历史资料,把这些书信与原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然后,忍不住心中惊讶,抬头看了一眼摊主。

这位貌不惊人的老者,不知道他是怎么收集到这些信件的。这些往来书信中,有日常问候,有谈论诗词的等等。几封少见的手札,就这么无序的混杂在一堆无用的信件中。如果不是自己有心寻找,或许其中一部分书信,就这么埋没下去了。

沈瑜列数了一下,六封书信的作者有,溥伟、升允、吕海寰、周馥、劳乃宣、李经羲。

六个的人往来书信,其中涉及到的人物更多。

不是沈瑜大惊小怪。换一种写法,您可能会更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六封书信的作者,有以下几人:前清--恭亲王溥伟、陕甘总督升允、铁路大臣吕海寰、两江总督(曾任山东巡抚)周馥、云贵总督李经羲、直隶提学使劳乃宣。

沈瑜考虑,如果这些书信符合要求,或许就能迅速完成任务。

他把信件准备好,对摊主说道,“老板,一共六封信还有一份儿帖子,您给算算多少钱?”

摊主说:“这都是前清名人的手札,不便宜。二百元一张。”

沈瑜做出迟疑不决的表情,对摊主说道:“老板,这些书信,根本没办法辨认真假。嗯,我也不太懂,就是想多个收藏品种。您要的价格太高。”

摊主不急不慢的说:“在我这儿能买到真货,换了别的地方未必能买得到真货。你诚心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便宜一些。七张书信,收你一千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