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5章 五年规划

刘巴估算之后,给皇帝上报,也显示今年会是最后一年财政赤字继续扩大的年份,明年开始就能稳住并略微收窄。到章武九年时,就能开始进入稳定还债的周期。

官僚系统自己就能把日常行政工作搞定,李素这个丞相当然也是早早地进入了半休息状态。

这一年的李素,倒不像是萧何的人设,反而有点像是提前转型成了曹参,自己的规自己随,每天喝点小酒锻炼一下身体,养养生,安排点娱乐活动。

当然了,李素的性情也绝对算不上怠工,他只是不想被繁琐的事务性工作缠住。如果有那些建设性、创造性的活儿,能让他有兴趣并且带来足够成就感,那他还是很乐于投入精力的。

被他所影响,这一世的诸葛亮,其实也有点往这种禀赋靠拢,工作的时候不再“事必躬亲”,而是尽量抓大放小,挑难的,非自己不可的挑战性工作来做。

如今天下太平了,他们师徒俩的这种性情禀赋就愈发明显了。

闲来无事,师徒俩不约而同盯上了几件有趣的事情:

首先,是他们发现在海外殖民了五年之后、刚刚重新投降归顺的周瑜,似乎带来了一些好东西,还有一些奇人异事,值得好好钻研一下,看看如何为大汉所用,把周瑜贡献的收获消化掉。

其次么,就是李素觉得,趁着眼下休养生息,可以对大汉朝未来几年要搞定的问题,先未雨绸缪做一个展望,然后写一个计划,跟刘备汇报备案一下。

晴天的时候该修补屋顶,战略规划当然要趁太平的时候写,居安思危。

五月底的一天,李素完成了一个规划草稿,也没刻意挑日子,就直截了当去找刘备汇报。

刘备也没有觉得意外,很适应这样的工作模式,也不觉得需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反正只是个远景规划,没必要跟群臣商议,先听听就是了。

李素把草稿在刘备面前铺开,通俗直白地说:

“陛下,趁着今年没什么事儿,臣这几个月在府上随便琢磨了一下,给未来几年朝廷要解决的事情,列了个优先级。

今年就不必说了,不会再有任何扰民。明年开始,免税全面结束、税赋徭役恢复,差不多可以着手解决公孙度的问题了。

大汉如今还有东夷、东北的扶余、逃到草原上的高干、河套与并州以北的鲜卑、已经被重创的河西羌和海西羌等等边患。

这些外患里面,还是从东边开始解决比较好,因为补给相对容易,可以走水路运兵运粮,而且大汉如今普遍是南方各州在朝廷统治之下年限较长,建设也好。

而关东的北部地区才刚光复两年,破坏严重。河北还不足以支撑北伐草原的军需供给,从其他州再调运则损耗过大,用民过重。先东后北,正好充分节约资源。”

李素说到这儿,先停顿一下让刘备消化信息。

他的这番规划,如果是对原本历史上的大汉而言,那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原本历史上的海船制造水平和海运经验、海军水手规模,都不支持,也就谈不上“海运比陆路远征草原成本低”的问题。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显然是反过来了,李素和糜竺、鲁肃多方努力,把大汉的航海实力提升了那么多,东征成本还真就更低,还能充分用起来南方富庶的资源。

同时让河北再多休息几年、种田恢复,先别去折腾。

刘备稍稍捋了一下李素的思路,觉得很合适,就继续往下看李素大致列的时间表。

按李素的规划,朝廷今年还是完全休整状态。

从明年204开始,要着重建设扬州的会稽郡和吴郡,乃至扬州的广陵郡和东海郡,发展长江口南北岸的航运和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