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最后的疯狂备战

综合考虑之后,刘备也就不让赵云赶来正面了,而是就地留在刚刚光复的平原郡。

一旦河南战场下一阶段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可以杀进东郡腹地、击溃曹操主力,威胁濮阳、鄄城。到时候,赵云就能利用平原郡对岸的曹军防守空虚,直接从平原南渡黄河,侧击曹操主力。

换言之,赵云被分配了一个正面拉扯决战打开局面后、从侧翼进场收割的角色。

也因为河北战场支援到河南的部队,主要是骑兵为主五万人里有三万骑兵,麹义那两万是步兵,所以最终以关羽、赵云、马超来带兵的构成,也算是非常契合实际需求了。

关羽率领那两万步兵,赵云马超分统三万骑兵,各展所长。

关羽马超他们的参军文官,如徐庶、邓芝,也会跟着一起支援正面战场。而张飞的参军庞统等人,则会留在冀州临时处理内政。

另一方面,从淮河流域往颍川流域支援的李素军,带兵武将主要是甘宁,文官谋士则基本没有调动。

因为李素这一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本来就少,还要处理反复无常刚刚投效不久的孙权、朱治,李素可不放心只留下武将镇守。

李素本人将坐镇寿春一段时间,初步完成战后秩序重建,并且控制孙权朱治吕范。

诸葛亮则被派去最东路,督导周泰沿着泗水威胁彭城、琅琊。

周泰那一路本来就是牵制为主,其实有没有顶级谋士随机应变都无所谓。

但刘备和李素也希望给诸葛亮一个额外恩赐,好让他衣锦还乡,亲自收复自己的老家琅琊,这才有了如此安排。

将来等正面战场分出胜负后,诸葛亮就可以完成对徐州北部敌占区的收割工作。

或许有人会奇怪:既然从深秋到初冬的那两三个月里,刘备军在不断扩大实力和地盘、腾出手来往正面调度更多作战部队,充实中路军。

那曹操为什么不趁着这段时间、对刘备转守为攻呢?

曹操可是已经下定了决心,知道相持固守没前途,只能孤注一掷一波流了。

要是在刘备只有十七万人的时候就反击,不比多等了两三个月、耗到刘备总兵力回升到二十六万时,更有把握?

这一点,以曹操和郭嘉、荀彧的智商,当然也是早就想到的。

所以,曹操没那么干,不是他不想,而是真的做不到。

曹操自己的部队,把秋粮收割、运输、加工、转囤,都要时间。

从新沦陷区刚拉来的壮丁,整个十月份都在忙活这些工作,完全不可能有时间进行军事训练。

至少进入十一月后,那几十万民夫才刚刚开始简单的训练,时间太紧也就只能练练阵列、纪律、持枪前进,或者是简单的弓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