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平定吴越

吴家在吴郡算不上四大家族,却也是大户人家,排进郡望前七八名还是做得到的。

被张纮这样不给面子的劝说,也让吴景意识到,他身边的投降派数量怕是不少,这让他颇受打击。

虽然,这点他早该想到了,但人的内心总是希望屏蔽掉坏消息,像鸵鸟一样让噩耗来得越晚越好。

同为孙家亲戚的徐琨还想怒斥张纮的投降理论,但作为张纮幕僚出身的文官秦松,已经抗声直言、附议张纮的说法,还隐隐然表示吴郡大多数文官都是这么想的。

吴景要是死硬到底,吴县这区区几千战兵,乃至那些更不可靠的临时招募农兵,有多少会为孙家卖命,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吴景最终还是怂了,叹息着托付张纮:“张公可能去顾雍那儿,讨个准话?我吴县吴家和钱塘的分家,都不会被认定为孙家党羽么?”

张纮诚恳长揖:“请府君放心,属下一定去顾雍处,据理力争,他答应的事儿是不会反悔的。

相信不仅吴家不会被清算,即使是孙家,只要是远房支属、孙氏当政后依然住在本乡的,将来也甘心安安分分继续做富家翁,都可以在原籍居住。

说到底,孙家也不是叛汉,只是天下大乱、正朔有二、远人惶惑而已。没有认清正朔,又谈得上什么不赦之罪?”

孙家掌权之后,但凡稍微亲戚关系近一点的,比如堂兄弟级别的,哪个不是去吴县或者建业掌握实权。

如果还住在富春老家,显然跟孙坚关系已经比较远,在孙策孙权时期都没出仕,也就没必要牵连太广。

张纮这番话,也是说得非常巧妙。把吴景的担心和对孙氏罪行的认定,往“远人惶惑”上靠,他也希望顾雍能接受这个定性、并且上报李素盖棺定论。

只要接受了这个政治定性结论,吴景才能安心投降。

吴景叹息着派张纮去交涉。

见完顾雍之后,回复果然如此,答应了关于吴家和孙家亲属的处置方法。还表示吴景可以把吴家孙家的财富运走,只要吴县无血开城,不会洗掠他们的私产。还允许他带私兵和家奴走。

顾雍甚至表示,吴家那些田地房产这些带不走的,他顾家可以按官价赎买,但必须在两天内估算一个价格,收拾好立刻滚蛋,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当然,其中最关键也是最看重的一条,还是顾雍确实接受了张纮“远人惶惑、误识正朔”的说法,缩小了打击面,把清算控制住了。

“顾元叹虽然说话强硬,倒是干脆磊落。也多亏张公能言善辩,分明事理,也罢。”

吴景也不想在吴郡搞破坏,直接下令全郡投降,还按顾雍的要求,写了几封给会稽郡各级官员的信,希望他们也配合顾雍。

两三天之内,吴郡其余六县陆续投降。

吴景自己随后带着姐姐和自家的子女近亲属,带着细软家产坐船去江北广陵。顾雍也很君子地放行了。

八月二十三,顾雍一行收复了浙江以北诸县,最后收复的便是虞翻代守的余杭、钱塘、富春三县。还有八千名不愿意跟着周瑜去夷洲的吴军士兵,也直接跟着虞翻一起归顺了顾雍。

算上吴景投降时交出的五千士兵,此番南下已经成建制收编了一万三千正规军,都是江东擅水之士。后续赵云也能从其中再择拣一些直接补充道南征的部队里去。

顾雍也照例以布政使身份安抚地方官员,梳理官吏军民户籍、免除今明两年税赋。

不过顾雍和赵云从太湖带来的船队无法进入浙江,就在余杭县多驻扎了两日,等之前就约好的、鲁肃从南面派来的新式海用福船船队,到浙江湾口会合,然后登船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