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大将军“光复”河内

袁绍没料到关羽早不走晚不走在这天晚上走,所以连连得到消息、试图派部队追击堵截,也已经来不及了。

袁绍军在三天前拦河堤坝第一次被毁的时候,其实是最警觉的,在城墙即将被攻破的时候,也是比较警觉的,因为从战争心态来分析,那些点都是敌人比较容易走比较容易绝望的时间点。

至不济,如果再往后拖,拖到诸葛亮在野王城墙破口内安排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也岌岌可危的日子,那也是关羽撤军的高危期。

谁知关羽偏偏就是选了“在新一轮的杀手锏刚刚亮出来、我军战况还能坚持新一轮周期”的情况下,“乘胜撤退”。

简直如同后世那些炒股庄家做了半天图形哄骗韭菜、结果才刚拉一个涨停板就虚晃一枪果断出货,把袁氏韭菜割得不要不要的。

袁绍的部队组织起追击的时候,关羽已经往上游航行了二十多里,从河上把本就没有完全修复的堤防再进一步破坏一下,然后继续逆流而上。

袁军的船只都在下游,肯定追不上,只有骑兵足够快速反应,可以沿着沁水两岸骑射截击,但关羽军有船,骑射根本没用。

只有个别夜晚航行出现事故、相撞搁浅的落单战船,被袁军围住冲到近前砍杀。过程中累计也损失了五六条艨艟、几十条小船,也是在所难免的。

把两万人撤下去,过程中怎么可能完全不蒙受损失。

部队逆行到五更天,已经靠近了石门陉。石门谷口有汉军扎营守关的部队,就在关羽撤退前两天,石门陉外的沁水县也被汉军放弃了,沁水县守兵也全部收缩到石门陉执行堵口。

石门陉西侧有河谷缓坡,东侧就是沁水流经山谷,此处是太行山与河内平原的交界处,沁水落差比较大,船只无法自力逆流而上。

所以士兵们通过防线后纷纷下船、然后站在东岸拉纤把船拉过这几里地的湍急河道。

袁军追到石门谷口,碍于此地同样是太行八陉级别的险要之地,无法攻入,眼睁睁看着关羽从谷侧的湍急河流撤走。

于是,野王、沁水、温县数战,结果就是袁绍原本打算分割汉军、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车轮战,把关羽在河内郡突出部的六万守军全歼。

结果,袁绍累计死了两万多人,伤、逃四万,却只换来了杀敌数千。

关羽给袁绍放完血后,还有五万多人走沁水、黄河水路都成功后撤了,依托石门陉、轵关陉、箕关陉等太行八陉中的三陉,继续跟袁绍打山谷阻击战。

而且袁绍的部队进一步前推之后,后勤补给只能依赖黄河干流。其他沁水、济水的航运条件都严重恶化。

之前为了逼关羽走位而瞎搞的水攻计策,遗留下了大片原本肥沃灌溉良好的低洼农田被淹、河内西部半个郡原本的富饶之地,到处有小沼泽,还有被淹死的百姓。

从七月初一决水以来,到如今七月初六,经过六天的酝酿,瘟疫也逐渐猛烈起来。诸葛亮走的时候,倒是本着人道主意的考虑,把军中多余带不走的药材,凡是可以扛伤寒和其他夏季虫媒传染病的,都分发给野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