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战略挺近

然后,文丑张辽麹义果然都被吓住了,害怕历史重演,把兵力往怀县北岸、麹义旧营以东的位置集结,让出了另外几个方向上对关羽围堵的道路。

但实际上,诸葛亮根本没让关羽故技重施,只是吓吓敌人的。把敌人调动到西北方向、抱团集结一处后。关羽实际上选择了杀个回马枪,对野王以西、还未被关羽光复的敌占区那几个县动手。

试图趁机打通河东与河内之间、沿着黄河沟通的主通道。摆脱对之前非得通过汾水、沁水后勤路线补给的唯一依赖。

而张辽文丑因为怕麹义被歼灭,放开了对关羽回头向西的道路的威胁,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关羽的这个调动。

与此同时,汉军从河东来的援军,却在诸葛亮更精细的全盘统筹调度之下,实现了更精确的机动配合,作为预备队的数万大军该哪一天到达哪个位置、从什么方向对何处的敌人实现包围,全部算得很精确。

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时代,要确保这一点,必须对河东与河内之间的地理环境、天气条件理解都非常透彻,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是诸葛亮切切实实在抵达野王之后这些天,做了很多实事求是的调查。

上至高大上的精确地形勘测、河道里程详细计算、把沁水清水黄河在这些河段的全部曲折都算上,而不是简简单单估个河道直线距离。

下至找来很多野王、沁水本地有经验的老农,向他们不耻下问地请教河内当地每年冬天的天气情况,甚至尽可能做出一副“往年农历某月某日天气历史记录”。

这已经有点近似于近代气象学统计的工作了,那些做天气预报的单位,早年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就是靠大规模统计历史记录来评估的。

所以,哪有什么“生而知之者、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掐指一算夜观星象就知晴雨能祈东风”,都是实打实的理工科统计、推算、实验的结果。尤其这一世的诸葛亮,科学思维继承自李素,自然是变得比历史同期原本的诸葛亮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理论结合实践。

而做了那么多工作的最明显收益,就是刘备军援军在前进过程中,总是时机最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袁绍一方落单孤军或者敌后孤城守军的面前。

如前所述,麹义在野王陷落之后,其实在关羽侧后方还是有几支驻军的。包括守卫轵关陉的五千人、守卫箕关陉的五千人,外加只属于袁绍方河东太守的东垣县守军一万。

这三支部队两万人,加上其他周边防区零零散散加起来几千杂牌地方守卫部队,原本在野王失守、麹义张辽受挫后,是该撤退集结就要撤退集结、该等待友军接应就等待友军接应的。

如果守不住上述三地,这些部队也好往南边黄河岸边靠拢、利用袁绍军依然掌握黄河三门峡以下河段的绝对制河权,水路撤走的。

但因为麹义张辽被关羽虚晃吓住,多拖延了几天,暂时没来得及下令让他们往黄河岸边靠拢。同时,袁绍军因为大规模战略机动效率迟缓、十几万人配合不利,各部都不知道友军到了什么位置,种种脱节就导致其他后手接应方案部署迟缓。

相比之下,诸葛亮第一时间通知在闻喜县的严颜立刻不管不顾全军前出、到东垣发起围城攻势之状,拖住东垣守军不让他们立刻弃城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