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不是李司空不尽力

贾政见状,也不好直接撕破脸,只是旁敲侧击问道:“今日这是何处而归?莫非是听说九章集注开售,故而”

贾逵打了个酒嗝:“什么?我今日遇到这位祖籍并州的贤弟,与咱家相去不远。他乡故知,闻乡音亲切,相约同饮了一会儿,别的不曾听说。”

孙资也连忙配合演技,用河东、上党一带的口音跟贾政问好。对方听他口音果然不假,问了他来历,得知他是并州人、王允执政期间来过长安投效朝廷入了太学,后来遭乱流落扶风,一切都很合理,便没有再撕破脸怀疑。

贾政带来的从人,只是大致趁二人酒醉,假装搀扶趁机胡乱搜了一把,没发现身上藏书,于是给了主人一个眼神,就扶他们进门了。

安排好之后,贾政低声私下吩咐属下:“这些日子,同郡同科的四人都看紧了,要是不长眼忘恩负义去甄家商号买书,该给颜色看就给颜色看。”

说罢,留下在庙门外监视的人,剩下的这才走了。

贾政走后不久,派孙资来的那个扶风郡世家豪强的随从,也踅过来谈谈风声,只是贾逵孙资都沉得住气,当晚没有急着看书,所以也没露出破绽。

入夜之后,他们才注意到同一座破庙里,还有两个或受伤、或被打残的士子,在那儿哀嚎。他们趁着夜深人静,外面也没人盯梢了,才过去打探情况。

同庙几个没受伤的士子、应该是考孝廉科的,纷纷努嘴解说:“听说是拿了人的盘缠、安家费,结果依然行背主求荣之事,被逮着了。明明是说好了来陪考,居然想偷偷买秘笈自己努力,结果书也被夺了烧了。”

孙资听了,内心暗暗倒抽了一口凉气:“天子脚下,京兆尹竟不管这事儿么?”

孝廉科众士子:“谁说没管,你们回来之前,京兆府的衙役就来问过了,但是确实是京中地痞听说这些人背主不义,撩拨他们,他们也受不得激,起了冲突。

又不是多大点事儿,那些地痞也赔了汤药,其余穷得光棍,书钱是赔不起的,该进去监候几日就监候几日,那些痞人也不在乎。反正背后没有主谋。”

贾逵孙资这才意识到问题:读书人最怕的就是对方找命不值钱前途也不值钱的人跟你纠缠,就算不把人打成重伤,但是恶心你拖延你个把月不得安宁,却是太容易了。

而且关键是汉末的社会风气本来如此,听盘观者的语气,很多人还觉得这些想翻身的士子是“无信不义”。

毕竟能来围功名,本来就是别人默许的名额,要是真的放开了竞争,说不定就不是现在的每个郡这五个人来考试了。

很多如今来围举之人,并不是本郡才学人品最好的,只是刚好和“世家豪强家的傻儿子差不多”,只是赢过那些人的话,按照公事公办的规则,这官也不该你做。

另一方面么,这几个被打的个案算是其中本身就根子不够扎实,有些时临出门之前还收了主家钱财,那在世人眼里就有“背主”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