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让乡下人见识朝廷威仪

李素听得出来,刘妙话语中有越来越厌弃公主身份的忧虑,不过汉末佛道都还不是正途,道都被张角张鲁那些邪徒玩坏了,佛也被笮融弄得声名狼藉,成了屠戮攻击性很强的邪途。

李素怕刘妙钻牛角尖,先宽慰一句:“这些倒是无妨,要求清净,自在做个居士,也可修得真人。传说武皇帝时,修承露盘,有多少仙人骑鹤拜访,卫叔卿自华山来,不也能自修。你还小,别想这些。”

卫叔卿是民间传说中的修仙人士,汉末已经有一定传说范围了,但官方并未公认汉武帝曾经见过这个仙人。历史上要到东晋葛洪修抱朴子的时候,搜集历代修仙故事,才载入典籍。

李素也没考证过卫叔卿如今是否被人广泛认可,只是为了安慰刘妙、顾左右而言他,随口说的。因为别的古代修仙人物他也不知道,他也不研究,这个名字脱口而出,只是因为唐朝诗仙李白在写古风十九首的时候经常用到这些名字。

李白的古风都是模仿汉乐府的,里面用到的很多神仙典籍也都是汉朝就有的,这些都是后世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李素才能知道。

刘妙正是感慨世事无常、生死一瞬,听李素宽慰她,难免感激,但她心思多,还以为李素是哄她:“真的么?我怎么没见汉书上说武皇帝有此遭遇?不会是你安慰我,临时瞎编的吧。”

李素反正闲着没事,也乐得哄哄小妹妹,就掇了一个石墩子坐下,在石案边支颐扯淡:“怪力乱神,也不见得都要往史书上写啊。那西京杂记里那些趣事,汉书里不也多有不合,信则有,不信则无,别偏执了就好。

嗯,上个月,我去弘农觐见陛下,回程路过华阴,还顺路歇息,在半山腰逛了一会儿胜景,有感作一乐府:

西上莲花峰,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咸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可见,超脱世外,这是人之常情,道不可行时,都会有这种犹豫,想要求遣怀于长生避世。可惜我没有那样的命,秦川流血涂野草,胡兵豺狼残害百姓,终此乱世,舍我其谁。”

李素一边说,一边把李白的那首仿汉乐府更该几字、删减几句,用纸笔记录下来。

刘妙在旁边看着,心中愈发复杂,有崇拜,也有一种找到了出路的豁然舒坦。

李素写得用典如此头头是道,显然不是临时而作,可见哪怕佛道都被残贼军阀祸害了,还是可以自求修真清净的。

刘妙忍不住好奇,很想听更详细的故事,就追着李素翻译:“这个明星又是什么?为什么手上能有芙蓉,还能凌虚而行?是跟卫叔卿一样的仙人么?”

“唔这个明星,是华山仙女啊。”李素也不是很懂,回忆着语文课本上对李白的翻译,“就是一个华山仙女,手上拿着芙蓉,拉着我飞升而去,到云台谒见卫叔卿,商讨成仙之法。可能也是秦穆公之女弄玉的别称吧。刘向列仙传里不是就说萧史、弄玉在华山飞仙。”

刘妙回味隽永地叹道:“真是好诗,这卷诗能给我收着么?”

李素:“随手录的,你要我再好好写字誊抄一遍。”

刘妙狡黠一笑:“字丑不丑有什么关系,那些道人画符,丑也一样有法力。”

刘妙收起字,这才又用胳膊肘捅了捅李素,非要追问周樱不肯告诉她的那些政务上的烦心事儿,说是要跟李素相互开导,她既然得了李素点化,不能不倾听李素的难处。

李素被整得哭笑不得,怎么跟那些大学里的心理辅导社团似的,一群三脚猫,都没有收费心理咨询的资格,就在那儿瞎几把分享。

不过李素也是把刘妙当妹妹看待了,毕竟都好几年的交情,就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然后告诉她不必担忧,自己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刘妙若有所思:“原来是提前暴涨粮价、增加货源免得饿死人,却要承担盘剥百姓的恶名唉,这你都能忍,明明是干了大好事,你这节操真是比我强多了,干了天大的好事都可以不留名,甚至留恶名。”

刘妙说着说着,从背后轻轻环住李素,嘤嘤呢喃:“李兄,小妹支持你,不管外人怎么想,你就是最好的。”

李素拍拍刘妙的手背,让她缓缓松开:“我也没你想的那么伟大,我不是说了么,这几天我其实已经有解法了。后天跟桥蕤见面的时候,我准备开诚布公,把我要做的事情和盘托出,也会劝他学我的。

但我觉得,袁术麾下谋士,应该不会有这个见识,看不透这一招的妙处,桥蕤定然不会全盘学我,他也怕被袁术以害民盘剥之罪责罚。所以,只要袁术辖区的京兆五县,到时候有粮价没有提前上涨,而饿死了很多人,这个反面例子,就能衬托出我的好了。

当然了,桥蕤要是有如此见识,真肯彻底学我,那样确实到时候会没有反面例子可用。不过那也不要紧,到时候,我自会推一个可以推出去的有罪之人,来平息民愤。”

最后那个名字,李素就没必要跟刘妙提了,所以没说。

而事实上,他最近想到的,就是必要的时候,可以设法借王必来做这事儿王必不是直言敢谏么?而且还是京兆户曹从事,说这个建议是王必提的,正好符合职责。

当然了,要是王必最后活着出来否认,对质,那还是会穿帮的。

但既然李素都需要用到这一招了,他完全可以让王必先揭发一堆京兆世家、再反正揭发曹操,然后让王必被曹操派来灭口的刺客给杀了

曹操可以借王垕的人头安抚军心,李素当然也可以借曹操手下的王必的人头来干类似的事情。

唯一的区别,只是李素从来不借自己人,要么不借,要借也借内奸。

而且这也只是方案,桥蕤不听话的话,直接方案都行。

刘妙虽然没有听到全部细节,但她听得出来,李素让她别为他担心、别急着和他形成共鸣,那就真不是虚的。

“哼,你太狡诈了,亏我还跟你心有戚戚同病相怜,想跟你互相安慰,原来都有破解之法了!”刘妙忍不住捶了李素几下。

“那你是希望我破解不了敌人的陷害么?”李素随口调侃。

刘妙气鼓鼓地嘟着嘴:“哪有!我当然希望你好了人家只是发现,你又用不着人家安慰了,白跑一趟!这几年总是你在照顾我,我什么都做不了。”

李素欣然起身:“这有什么,谁让你为人妹呢,我在你这年纪,也是什么都不会干,还在跟着督邮书掾学识字呢。天色晚了,快回去吧。”

李素说着,让周樱派车送刘妙回长乐宫。

两天之后,李素带着典韦和太史慈,五百铁甲骑兵保护,一家人坐了几辆马车,到乐游苑曲江池畔宿营,封了场子摆上茶会。

太史慈几年没见,箭法倒是愈发精熟了,不过近战武艺和耐力似乎已过巅峰,李素是没本事看出来这一点,但是典韦之类身边懂行的人,都跟李素说过,这一点挺让李素惋惜的。

不过他也没在意,反正将来也不需要太史慈如何亲临一线持续冲杀了。枪法耐力差些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带兵经验越来越丰富,依然可以有大将之才。

后来,李素才知道,一方面是太史慈这个人本身身体如此历史上只活到四十多岁,另一方面也是前几年跟着糜竺混给害得糜竺太舍得下本钱笼络手下将领了,太史慈短短几年内娶了一妻五妾,还有好多糜竺赏给他的买来的美女,结果太史慈耐力就差了。

武力型的猛将,还是不太适合跟太有钱太舍得花钱的老板啊。

至于赵云,已经是四安将军,李素也不好意思再请他保镖这种场合,否则岂不是成了“桥蕤能坐着喝茶,赵云得按剑提供护卫”,那也太让赵云憋屈了。

李素虽然怂,但他也心细,不能让敌军的杂鱼将领待遇都高过己方的大将。

袁术麾下的京兆尹桥蕤,也带着家眷按期赴约了。

李素之前没见过桥蕤,只是调查过他的官声和战绩,知道这是个亦文亦武、但文治和战功都不太拿得出手的中庸之才罢了。

当个一郡太守,勉强胜任,带兵打仗,也算开疆拓土过袁术在起家的过程中,一共有四个人为他立下过开拓一郡以上疆土的战功过,分别是孙坚、纪灵、桥蕤、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