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权摄汉中王

张飞只是嚷嚷了几句赞成,也没多想,武将里面甘宁、典韦也没有政治敏锐,只管起哄附议,还是徐晃比较有脑子,拿胳膊肘捅了捅张飞。

“有什么你就说,挠什么挠。”张飞一抬胳膊把徐晃拨开。

徐晃低声说:“此议由一县令首倡,主公不怕儿戏么?在座诸人,当请右将军劝行。”

张飞这才醒悟,端着酒瓮走到李素旁边,说了两句。

而刘备此时也已经先拒绝了法正的提议,说道:“陛下虽有明诏,可我本意是要辞让的。而且陛下封我为王之因,乃是念及救驾勤王、廓清京师之功。如今功业未竟,提前称王,岂非为天下人耻笑,孝直,汝欲陷我于不义耶!”

李素等刘备驳斥完了之后,这才离席拱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不可拘泥俗礼,以免天下义士心中惶惑无归。若忧功业未竟,可先‘权摄’汉中王,不设坛祭告祖宗,且昭告天下,待收复长安之时,由天子亲自定夺成礼。”

刘备本来也是有点意动的,又怕自己只有一个益州就那么嚣张被天下人怀疑。听说可以加“权摄”二字表示谦恭,一下子就觉得好受了。

权摄嘛,就是“在完成收复长安的过程中,暂时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凝聚讨贼义士人心”,不得不暂时当一当。等收复长安之后,会把“辞让”的表章再给皇帝看的。

如果皇帝那时候接受了刘备的“辞让”,那刘备就可以功成身退。

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加上之前五丈原奋力救驾受伤、后来又杀了一个董卓麾下的中郎将,歼灭四部叛军之一,确实够份儿了。天下谁再敢叽叽歪歪,都可以用“又不是我不辞,我说了进长安后就辞”这句话顶回去。

而这时候,一个最近俩月很久没露面、始终处于流浪状态在刘备这儿吃闲饭的文官,也跳了出来附议李素,表示这个方法完全符合朝廷礼法和期许。

这人就是当初来宣旨的朝廷使者、黄门侍郎钟繇。他今天也是来庆功宴上蹭酒的,因为李傕郭汜的作乱,钟繇根本就回不到朝廷,只能在汉中长住了。

钟繇诚恳出列奏道:“右将军之论深合朝廷礼法。在下可以作证,当初天子下诏之时,曾亲口对臣言及征西将军当受此封之功德,王司徒生前与三公集议,公论也是如此!征西将军权摄汉中王,足以告慰天子蒙尘、及三公忠义英灵!恢弘志士之气!”

朝廷钦差都把话说这份上了,刘备还能怎么办?

刘备:“既如此,你们商议一下,权摄之法当如何操办,勤王未竟全功,当一切尽量从简以示勤勉。元常既为天使,此事由你操办。”

“谨遵汉中王敕令。”钟繇还是很谨慎的,他毕竟是中央的黄门侍郎,暂时不能对藩王称臣。

另外,根据礼法,“敕”这个字亲王级别的已经是可以用的,只不过不能叫“敕命”只能叫“敕令”。只有“称制”才是皇帝垄断的,跟“制”搭配的有“诏”,只要不用那些字眼就不逾制。

不过,除了钟繇以外,其他人就不用考虑避嫌了,法正赶忙第一个又跳出来:“臣法正,参见汉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