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困守孤城

张任捧起人头确认再三,觉得张飞这番话也有些道理——刘焉如今已是奄奄一息,那种临终乱命有什么好听的?说不定都不是刘焉本人的真实意思,而是被奸佞蛊惑……

“唉……”找到了台阶下的张任,颓然让士卒放下武器,出关投降。

剑门关地势险要,正面狭窄,平时守军也不多,都是战损一些之后,庞羲再定期给他补充兵力,所以同一时间只保持在两千人。

张飞收缴了他们的兵器之后,把俘虏排队送回剑阁县城。

另一侧的高顺也终于带着八百陷阵营,越过关门,后续还有吴兰暂领的吴匡部一个营,依次而过。

至于吴匡本人,他虽然名义上是高顺的直属领导,但因为这里的战争状态属于长期静坐,他不想吃这个苦,就常年驻扎在葭萌县城。

等这边剑门关突破的消息确认后,吴匡自然会从葭萌前出到梓潼,帮着张飞确保梓潼、江油方向的后路,好让张飞和高顺放开手对付正面之敌。

……

随着剑阁道被打通,汉中大后方进入成都平原的所有道路,全部落入刘备军手中,从此可以进退自如。刘备军囤积在葭萌县的粮草,也可以通过栈道运过来补贴广汉郡前线——

但事实上,也不需要这么干了,因为广汉郡境内投降的县过多,刘备军可以随便支用投降各县官仓里的粮食。秋收刚结束不久呢,在富庶肥饶的成都平原上,到处满仓满廒,怎么可能缺军粮,刘焉就算肯坚壁清野都是来不及的。

到了这一步,再固守任何交通要道节点都没有意义了,有意义的只有最后集中兵力大决战一场,以及选两个如果最后战败需要固守的据点。

南线战场上,刘焉率领主力回成都、绵竹,找庞羲集结兵力的同时,负责断后的王累也过得很惨。

刘焉留给了王累大约万余人的益州本地兵拖住赵云,之所以不给东州兵,也是因为刘焉早就知道王累这个弃子是不可能打赢赵云的,宝贵的三万东州兵还要留着最后决战呢。

于是乎,王累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拖住了赵云三五天。

这些益州本地人本来就军心士气涣散,在眉山平原上一万人打一万人,还是面对历战见血多年的幽州精骑,哪怕有营寨可以依托,那也是完全顶不住的。

只不过主力大军留下的庞大营寨,让王累有很多战略纵深可以逐步放弃,半天弃守一个营,都能拖住赵云好几天。但是拖到四天,退到最后一处大营,退无可退之时,也就是王累抵抗结束之日。

赵云稍微两个冲锋,益州新兵整曲整曲地倒戈投降,王累试图约束军纪,倒也没被自己人背后砍黑刀,但却被逃窜的乱兵踩了几脚,受伤昏死过去。收编完后赵云在降将的指认下,把王累俘虏了送去医治。

赵云这也是严格遵照刘备在他出发前关照的战俘政策:对于世食汉禄之人,如果死硬帮助刘焉不肯投降,那当然没的说,算是背叛朝廷。就算不杀,至少俘虏之后要削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