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钦定反贼刘焉

幸好,如今已是七月底,结合历史上这段时间发生过的那些太过有名的事件,李素不难揣摩出一种可能性。

“曹操提醒何进注意细节、以抬高刘备的忠心,这肯定不是在帮刘备。那么反过来说,他可能是想用刘备来反衬皇甫嵩或者是董卓或者是别的将领有多么各怀私心……

那多半就是针对董卓的了!曹操又为什么要在何进面前给董卓下眼药呢?难道是何进已经跟曹操流露出过‘想召外兵进京帮忙诛杀宦官’的念头,但还没正式敲定,所以曹操出于反对董卓进京的公心,拿刘备做个对比衬托的例子?”

毕竟,李素也算是前世通读了三国的,他连穿越之初张纯张举那点破事都有所了解,何进借外兵这种堪称三国里知名度s级的事件,他当然是滚瓜烂熟,连细节都知道不少。

稍微一想,很容易就往这个方向靠。

曹操恐怕做梦都不知道,他为刘备稍微说两句好话,就会引来李素内心那么多逆推复盘。

当然,李素也不是鲁莽之人,他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偷偷观察在场其他人的表情。

当李素看到袁绍在听到曹操夸奖刘备的忠心、反衬诋毁董卓拖延时,居然露出了一种类似于“嫌弃对方碍事”的表情时,李素就知道自己猜得七八不离十了。

呵呵,袁绍嫌弃曹操碍事?那还能是嫌弃别的什么碍事不成?肯定是嫌曹操碍他劝何进召外兵进京啊!

李素一瞬之间,就对自己如今在雒阳所处的环境,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何进离死不远了,自己的拖延战术,拖到了一个绝佳完美的时机。

既有可能在少帝在位、皇帝还没被董卓控制之前,就拿到给刘备和自己的最新一轮封赏,让刘焉拿不出“亲君侧、反抗被董卓挟持的幼帝乱命”的理由。

又能做到事实上拖到何进死后再正式搜刮一波离京。

诏书的下达,和的离京,打一个完美的时间差。

……

曹操和袁绍都不知道李素在暗中观察他们,

扯了一番“外派诸将谁对朝廷最忠心可靠”的问题、帮刘备刷了一波美名之后,话题很快进入到了对张鲁剿灭后的后续问题探讨上。

何进也才第一次看到了刘备密奏中,对于张鲁和刘焉具体如何勾结的表述。

说句实在的,要不是刚才曹操帮着在何进面前刷了一波对刘备忠诚度的背书,此刻何进看到刘备告刘焉的状时,恐怕还要再多两分戒心。

但谁让铺垫做得好呢,对比刘备和刘焉的往期历史信用,谁也不愿怀疑“刘备是不是想将刘焉取而代之”的嫌疑。

何进脸色凝重,跟袁绍、曹操和另一个文官讨论了几句,李素在旁边凝神侧耳细听,好久才逮到何进提及那个文官的表字“子师”。

李素心中一动,排查思索,才意识到这人是王允。

一番内部讨论后,何进便让李素把张鲁身边人的口供,以及从张鲁那缴获到的全部书信,全部呈给他,他们几个先自己看一遍。

看起来“僭用天子銮舆、六辇金根车”、“益州有天子气”、“吴氏贵不可言”三条罪状,都很贴切细腻,让人不得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