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悠然神往

鲁肃苦笑,但表情中也有感恩:“哪里,上任半年,大小差错也出了足足十几次了。钱粮户口第一次接触时,难免舛误,要不就是接手上任时对账小亏空没看出。

在良乡时就着了两处道,来蓟县又是三处,每处起码数十万钱的亏空。秋税的时候,又被下面的人欺瞒了一道,真要我自己退赔,只怕半年官做下来,赔两三百万钱都不够,不然就得罢官治罪了。还是刘县令体恤我初上手,这两几百万钱缺口都填上了。

亏我当初投奔李长史北上时,还自居‘指囷相赠’,自命是慷慨豪侠之人。现在算算,那时候赠给刘县令李长史平叛的钱粮,还不如我自己做官至今亏空的多了。在刘县令手下做事,那才真是知遇之恩呐,这大汉朝,还有几个长官对属官的疏漏错失能如此容忍的。”

蔡邕原本只是闲聊,他跟刘备阵营的人至今都没有交集。他欣赏的是李素,而觉得刘备本人只是个粗鄙的将领。

现在听鲁肃这么一说,倒是颇有改观:没想到大汉朝还有赔钱给下属失误填补亏空、让下属快速历练成长的长官。

当然了,刘备肯定也是有原则的,不可能当烂好人。他也是先断定鲁肃的本性人品,知道他不可能贪污,只是年轻经验少才出错,才给他机会改过。

而这样的用人之道,注定鲁肃做半年县丞,官场经验成长速度就抵得上别人两三年了——鲁肃自己也得争气,要主动多加班。

“看来刘备这年轻人,也算幽州难得有担当的当面之臣了,虽然只是州治的县令,如今立了功,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刘幽州若是年老致仕,幽州安宁难道就要靠这刘备维持了?”

蔡邕心中忍不住就这样想,不过他很快也就把思绪拉了回来。反正他目前还没打算在幽州避祸,想这些也没用,最多只是心里埋个备胎的种子。

两人聊着聊着,县衙外有个从人回来通报,在鲁肃耳边附耳说了几句,鲁肃连忙起身:

“蔡公与令嫒不是要找使君问李长史的消息么,刚才回复使君有闲,肃就不耽误你们正事儿了,来人呐,备车,我送蔡公一起去使君府上。”

三人便上车,到了车上之后,蔡琰见父亲和鲁肃没有再扯那些政务话题,壮着胆子拿出一封信,偷偷请鲁肃看:“鲁县丞,听说你跟我师兄交情也非比寻常,帮我看看这封请愿的书函措辞如何?

你说要是我师兄还在辽西喝风雪受苦、或者有什么不便,我这样陈情请求使君放他回来,使君能答应么?使君不会生气吧?”

鲁肃闻言,也是不禁好奇,就接过文章看起来。

“妾师兄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李素,幸得以微功蒙朝廷重用、委以宣节,天恩殊绝……今年未及冠,修不满七尺,力不可缚鸡,涉沙漠之远,不堪寒苦,而随行皆盛壮,妾闻《诗》云……”

稍微看了一会儿,鲁肃就忍俊不禁起来:“这是仿班姑为兄请命之文而作吧,没想到伯雅兄还有如此重同门情谊的师妹,可感可叹,不过放心吧,我虽不知他近况,但使君想来不会让伯雅兄置于险地。据我所知,伯雅兄如今可是使君最得用最赏识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