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载誉归幽州

所以最后给州牧的奏文里面,李素跟毋丘毅商量了之后,首功推给了鲁肃。因为鲁肃部署陆路九江兵非常得当,而且他亲自担任了阻止郑宝军回援水寨的重任。

次功才是毋丘毅的本部人马,

第三名给了突袭偷家的关羽,

最后才是诈败诱敌的周泰(说是诈败,其实是真败,但好歹诱到敌了)

回到幽州之后,刘虞论功升职,基本上也会按这个节奏。

……

整顿部队花了五六天时间,这天已经是5月25日了。

李素等人也已经从巢湖附近的大营开拔,准备移动回广陵郡的乌江渡一带——李素跟糜竺约好了的海船接送渡口,就是在乌江渡一带。

乌江渡就是后世的采石矶,在马鞍山附近。与下游广陵-京口之间的瓜州渡,一东一西夹着建业,素来是长江下游横渡江面的最重要渡口。

因为此行足有八千人要运输,而马匹全加起来还不到两百匹,几乎全部是步兵,靠两条腿行军肯定比坐船慢得多。

毋丘毅刚来广陵的时候,甚至都没想到回程居然有海船可以蹭,所以听李素介绍说糜竺肯帮忙时,简直是喜出望外。

但糜竺肯定也不会白帮忙,这一次帮着运兵,一方面是跟刘备的合作诚意,另一方面也是跟幽州牧刘虞卖个大人情,换取将来糜家的海船在幽州沿海拿货出货不会被官府刁难。

对此毋丘毅拍着胸脯当面对糜竺保证:回去后一定尽力在刘虞面前美言,把糜家的爱国义举好好转达。估计至少两年之内,只要刘虞还是幽州牧,那么对糜家的海船商队就可以不抽税。

这天,抵达约定的乌江渡时,李素就遇上了从幽州来的又一波信使。

说句题外话,在广陵周边盘桓的这一个月,李素、毋丘毅其实也一直跟老上司保持着通讯。只是信使快马加急也要半个月才能走一趟河北与江淮。

所以他们给刘备、刘虞的第一封信,是五月初发出的。而刘备、刘虞分别回信是五月中旬,回信抵达广陵附近,则是已经快月底了。

其实,刘备给李素的信,倒是两天前就到了,但信使在广陵没找到李素,还是通过糜家打听消息,知道最终的汇合地在乌江渡,才来乌江等着。

李素接到刘备的信后,连忙打开,关羽也在一旁同看。

信中把刘备月初在良乡谷击败偷袭的乌桓难峭王、用滚木计断敌归路、缴获大量马匹的胜利,仔细叙述了一遍(详见第4648章,时间线双线操作没办法,这一章终于能大收束了)

同时,刘备也表示他已经知道李素跟糜竺谈好了卖马的生意,此行等糜竺的船队到了幽州,刘备至少有一千匹乌桓马可以出售。

李素看到这儿时,心中颇为欣喜:己方阵营至少今年是不会缺钱了,而且自己垫的公款也能全部要回来,从此账目清晰。

糜竺答应过,收购刘备战马时,会比照幽州时价上浮两三成,所以每匹乌桓马均价起码七万钱了,一次性卖一千匹,可不得七千万之巨!

所以,信的末尾,刘备关照李素在回来之前花钱千万不用太吝啬。

同时还提到,州牧刘虞因为前线越来越吃紧,也给了刘备一个“在不增加朝廷预算,额外多私募一些兵源交给朝廷,即可立功升官的”机会。

只要刘备“远程出钱”,关照糜竺和李素额外再多募1000丹阳兵,就给刘备补涿郡都尉的缺,算秩一千石。而之前刘备的官职才良乡县令,秩六百石。如此一来相当于给个超配的武职,但文职不变。(汉朝的官经常身上挂好几个差事,尤其是文武可以分开挂,品秩也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