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不爱岁考,入学三十年后能不考就绝不会考,是以白家父子没有想到,唐老爷子在能不参加岁考时,还会再连续参加六年。

他们不知道,等他们一走,苗提学就把跟在他们身边的那两个人叫去问了话,知道情况后就让他们下去了。

只是有些好奇,这唐家到底是什么情况啊,他俞叔叔还写信让他照顾,让他见机行事。

他第一次没应他们,就是让人去查白忠那两人到底是来查什么的,想来想去可能就是笔迹和祖宗姓名及文章这一类的。

笔迹那唐盛以前过年时会写对联,很好找;祖宗姓名他也没有查出来;至于文章,文章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且那两人想查的是名册不是文章。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收了那银子,会让他们像第一次那样离开。

白忠父子到了奉天县时,天已经快黑了,父子两人找个地方各自快活了一晚,第二天去见奉天县县令。

白忠诚惶诚恐的试探应禹海唐家的事,应禹海回应已经写信问过提学,并非查到有唐家“不得科举入仕”的公文,且要是真有,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入仕的途径,而不在于科举。

应禹海还问白忠,如何能证明这两个唐家是一个唐家?

白忠不知道应禹海在套他话,拿不出证据,转移话头,孝敬了五十两银子,这才到了奉天县存放户籍的屋子里。

结果吧,和在长安城差不了多少,户籍这里,也是在兴盛六年被一把火烧了,后来重建的都是活人的,死了的人全没有底子,也不知道唐盛长辈的情况。

而且这后来建的吧,也不是兴盛七年一下子就建好了,而是建了大半,剩下的连连续续建了好些年。不过,唐盛的因着是秀才,在兴盛七年就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