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因为这是个传统,大家也都没什么新意,基本上开头都是干巴巴的一句:陛下圣安,臣xxx给您请安,最近天气好,臣会想到您,天气不好,臣也会想到您,虽然远在x地,但是臣心底一直是挂念着陛下的巴拉巴拉。

一摞摞的折子,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除了笔迹和名字不同别的几乎都一毛一样,皇帝就算有十八双眼睛也看不过来啊。

但是能怎么办呢,他又不是个昏君,底下的人挂念着自己特地请安,难道还能扔在旁边不搭理寒了臣子们的心吗?

没办法,看呗。

不光看,还要一个个的回复:朕知道了,朕看见了,朕知道你的心,朕这边天气也不错,爱卿注意身体。

回复一两个还好,回复那么多摞,还不能让别人替,简直就是个又累又苦的苦力劳动者。

而每次做这些事的时候,皇帝最期待的就是看到纪长泽的请安折子了。

文字幽默,言语风趣,偶尔还会说一下当地的趣事,间或夹杂着几个美食方子和十分生动形象的形容这个东西有多么多么好吃,吃了之后幸福感有多少多少。

在一通枯燥的请安折子中,纪长泽凭借着他那得天独厚的甜言蜜语成功从其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帝上班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这么渐渐的,即使皇帝压根不知道纪长泽长什么样子(以前见过但那时候没放在心上早就忘了),但纪长泽在他心中的地位的确是越来越重了。

如果这是一个加好感度游戏的话,估计纪长泽耳边能一直听到“皇帝好感加三”“皇帝好感加五”的提示音。

皇帝甚至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等着过年时召纪长泽回京,虽然不能把人叫回京城来上班,来溜达溜达总可以吧。

因为纪长泽偶尔也会提及一下自己和妻子多么多么恩爱,妻子是多么的温柔可人善解人意落落大方善良优秀,主动帮他分担扶孤院等的压力,虽然是大家千金,身上却全然没有傲气与骄纵之气,当初他任垂柳知县,县衙破旧的不得了,她却从没有抱怨一句,反而还偷偷用嫁妆贴补家用。

正是因为看到了身为大家千金的娘子这般,他才坚定的决定要赚钱,要改善垂柳环境,这才造了元花胰,以元花为名,也是因为元花在垂柳当地素来有夸耀女子的用意(在纪长泽到了后才素来),他觉得,以元花比作自己那完美的娘子,简直太合适了。

因为纪长泽的各种明里暗里吹捧,皇帝不光对他和他的夫人有了好感,连带着,对着魏大人这个教导出这样好的女儿的人,也有了好感。

说起教导子女来,他竟然还比不过一个臣子。

之前他特地让皇后去训斥那个胆敢左右皇家选人的三皇子侧妃,谁料到训斥完了之后,原本还对着那女子宠爱无比的三皇子立刻冷落了她,甚至还大有要冷落到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