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秧苗为什么要移栽呢?”一位农学士正在大声讲解小册子上的知识,“第一个,是秧苗撒在一处,省银子,好打理,第二个,这秧苗啊移栽后,根系……没错,就是秧苗的那个须须,它会更好,有助于增加根部的分枝,让它们更有强壮,这样移栽的秧苗,产量就高的多。”

农人听了之后,就记在心里,拿出户籍书给朝廷的官员看,那衙役看完后,写下了他的名字,然后给了他一本小册子后,在他名字后面盖了个章。

然后道:“拿回去后,不认识的字找认识的教你们,一个村里总有一个识字的,我们都分配好了的,你们就去找他就行。”

农人第一次来城里登记,听见这话吓了一跳,脸色都煞白了,衙役看见他这般倒是淡定的很,想来已经看习惯了。

他解释道:“禹人无白丁,你们自己多看看书,有条件认字,为什么不认字呢?如今四处招工,你总要看的懂合同吧?看不懂被骗了怎么办?你还得会写自己的名字吧?不会写被糊弄了怎么办?回去后趁着有人驻扎在村里,就多学学,别总想着懒着。”

农人都害怕识字,他们觉得这东西太难了,而且,字是他们能学的吗?

睁眼瞎一辈子了,临到头了,却要识字,但欢喜吗?

还是欢喜的。

因为那衙役还说,“不能你家孩子们能读书写字了,阿爹阿娘什么都不会吧?以后学校里开家长会,座位上都帖子孩子们的名字,你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反正一句话,字总是要认的。

但是农人们的重点却是娃娃们能读书了。

农人就打听,“我家三个娃娃,都差不了几岁,是不是都得从一年级开始读起啊?”

他们最终还是想知道这些事情。

衙役就点头,“不认识字的,没基础的,都得从一年级开始学。”

农人:“哎哟,那可好,我家三个小子一个学堂,打起架来也有个帮手。”

他自觉幽默,也确实引起身边之人一阵大笑,但是衙役却脸色一冷,大声道:“你家只有三个小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