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五岁了。”

郑长隆便劝道:“既然还有儿子,尚且年幼,需要照料,以享天伦之乐。宿城城主爱民如子,必然不会让你们饿死的。”

老者便笑着道:“将军所知不详。老朽一共有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死在了跟齐国的对战中,将军仁义,给了老朽五十两银子。”

“老朽觉得将军好,是爱民如子之人,便将二儿子也送去了城主麾下,最后跟南晋对战的时候,死了。”

这个似曾相识的故事,让郑长隆想起了当时在涂山城的时候,他遇见的一对老夫妇。

他想起夫妇两个空荡荡的宅子,不由得道了一句:“如今你三子……便跟着你种田吧,不要再去打仗了。”

老农便神色怔怔,“将军又不知了,草民的三子尸体正躺在草民的床上。”

郑长隆愣住,“怎么?”

老农:“前日来了山匪,抢了家中余粮不算,还将小儿也杀了。”

郑长隆心中便多了一股闷意。

没错,他此次出城,就是为了剿匪,剿匪一晚上,死伤过百,山匪被杀精光,他整个人意气风华,回程之路兴致冲冲,这才有心情问一农人为何大笑。

良久,他艰难的大笑,“前日就死了,为何还不下葬?”

农人就慢吞吞的道:“大儿和二儿,已然没有尸体,我立的是衣冠冢。可是小儿,按理来说,这么小,不是寿终正寝,便是不能立坟的。”

郑长隆便想起来宿城的一些民间规矩。小儿夭折,得葬去乱葬岗。

农人开始摇摇晃晃的开始回去了,道:“我已经没有了两个儿子的尸体,可不能再找不到小儿的坟,便放在家中吧。”

他开始往回走,便是田也不管了,只一心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