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妙妙眯着眼睛,看见人群中周海镇定中夹杂着的春风得意。

她笑了起来。

她就说,她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差的。

开了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时候,乐宛盘点了手里的东西,觉得自己去年已经超额完成了太多任务。今年显然是要在平稳之中求发展。

怎么个发展呢?

印刷厂现在有了铸字车间,吴元也终于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畅想,把《梧市早报》做成了一天一发。因为他招的人多,培养记者的理念也是受乐宛熏陶,所以报纸走上正轨的速度很快。

因为一天一发,最近很多记者已经扩大了范围,有些都已经往省城跑了。就比如前段时间省城出了个救火英雄,《梧市早报》的记者就也连夜跑去现场,虽然比省报晚了一点,但还是拍到了火场的样子,回来发了一篇报道。

报纸方面的活计也只剩下做校对和审核,对乐宛来说总有些单调。

单调之余,乐宛准备做点别的。

梧市的出版社既然是个扶不起来的,那就不扶了。

乐宛在印刷厂可以满足当一个校对处主任,在报社可以满足当个审核,但出版社,她可是准备自己当一把手的。就算不是一把手,那也得是能篡权的二把手。

只是现在,课本轮不上小出版社,翻译外国文献又容易触雷,做个教辅吧,这年头连学校教课的都是跟求着学生读书一样,哪里有心情搞什么教辅。至于那些样板东西,乐宛觉得自己还是算了。她不了解也知道自己弄不来。

思来想去,乐宛决定了,从基层入手。

只要她不脱离群众,总能弄出来符合要求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