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电灯(5000)

事实上,社科院参赛组讨论会的第二天,凃夫便按奈不住脑子里的想法,趁着开学前这段日子无事。

跟公子哥戴维史密斯一同去哥廷哈根的东部码头区,由东北方向一路开过去足有六十公里的路。

让凃夫意外的是,戴维很重视这件事,提前便租赁了一架就近的飞艇。

这些琐事一向由他的管家来处理。

从密大出来后不久,乘坐戴维的私家蒸汽车一路开往最近的飞艇基地,原先半个小时的路只用了一半时间不到,凃夫便见到了那艘纵横天空的庞然大物。

上半部分皆是由金属骨架为框架,皮革用来包裹艇身,背后还有一个风力推进器,而真正能坐人的便只有巨型皮筏底下安置了一节如火车车厢般的私密空间。

美丽的金属线条环绕,黄铜和黑铁纹路的交互之间,在金属缝隙间还专门留了观光玻璃。

在仆人开门过后,艇身内部的环境则更豪华一些,一层干净的红毯提前铺在地面,精致真皮座椅旁还放在了两瓶贴满标签的红酒。

还有专门的书柜镶嵌在墙壁上,好几盏煤气灯分别放在几个书架角落,温暖的光芒为这座封闭空间带来了光明。

向来只用一盏灯的凃夫,强忍着关掉剩下那几盏灯冲动,就跟安菲儿婶婶洗衣服禁止只洗一件那样,这简直就是在犯罪。

“卡佩先生,如果乘坐蒸汽火车至少需要两个小时,而飞艇只需要四分之一的时间。”

戴维史密斯以主人的身份主动介绍这里的一切,温和笑道,“我父亲总说,没什么比时间更值钱,如果金钱能换来时间,他会毫不犹豫用全部财富换取青春。”

凃夫听到这话差点脱口而出,“要换吗?”

虽然连蒸汽车都没坐过几次,在看过后便安之若素,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以往自己也经常乘坐上亿的交通工具上下班。

每年都跟世界五百强有商务往来,定期保持合作关系。

每到逢年过夜,五大银行都会轮流送上问候,拥有不菲见识的凃夫当然没把这些放在眼里。

他与对方交流时云澹风轻,待到飞艇后的扇叶不断旋转,在稀薄的云层中翱翔时,底下的建筑越发变小,幸好也只维持了几百米的高度,横穿云层过后凃夫便见到更多飞艇在天空穿梭。

哥廷哈根的高空交通工具早就十分普及,有王室和贵族专属的标志旗号,有从事媒体商务的企业,甚至如果普通人愿意花费高昂的价格,仍然可以选择乘坐公共飞艇。

从上向下看,密密麻麻的高楼林立,巍峨的商业大厦,直入云霄的天主大教堂,威严的国会大厦,也只有在王都哥廷哈根,才能窥见这个城市的繁华。

可惜中心城的希尔王宫上空禁飞,不然倒是有可能解锁这片区域。

诚如戴维所说,只要加的燃料足够多,便能用金钱换取时间,才半小时不到飞艇便开始下降,在码头区寻找起停艇位。

东部一带的码头区无疑是莫尔河的港口,拜亚王国的绝对进出口贸易中心,每天都会驶进驶出几百艘蒸汽船,将各地的原材料通过哥廷哈根的工厂加工后,再运往世界。

即便比起莫斯利那样的金融区,码头区的港口是另一种忙碌,无数水手和搬运工像蚂蚁一样勤劳,在蚁后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分配着各自的工作。

凃夫和戴维的到来显然打破了此地的生态,从他们在飞艇上下来被管家一路引领带着坐上蒸汽车,就注定跟此地的人不在一个世界。

“史密斯先生,码头区的总负责人叫米罗,听说您要过来后他已经准备好一切。”

史密斯家的管家保持着职业化笑容,他早就为自家的少爷打点好所有。

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戴维要做的只是管理他们,在码头区史密斯家共有五家工厂,从事纺织业的加工厂,一家布厂、磨坊、一家油坊还有一座矿场。

凃夫轮流造访,尽管知道这些地方环境恶劣,却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工厂内部的环境。

率先到达布厂时,里面每位工人都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努力摇晃着面前的织布机,沾满机油的铁链上混凝着汗水。

或许是为了节省能源,连灯光都没开几盏,与刚刚的飞艇里完全呈现出两个世界,昏暗的环境之下,凃夫看不太清他们的脸。

无错

一眼望去,似乎有男工也有女工,他们为了梦想来到这个希望之地,更是不缺乏年幼的童工,坐在这个跟年龄不符的地方卖力的工作着。

越是了解到戴维家背后的触及的产业之庞大、密集,戴维距离被吊在路灯上的几率越来越高。

“我记得拜亚不是出台过禁止使用童工的政策吗?”

凃夫下意识的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