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29~132

大秦始皇后 青青小艾 6632 字 2022-10-02

==·修路·==

嬴政与林阡二人也顾不得吃早饭了,立刻收拾好东西便赶去了墨家工坊。

他们赶到墨家钜子平日工作的房间,发现其门窗周围全都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人,一个个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完全找不出一点儿空隙。

察觉到陛下看过来的视线墨家钜子登时老脸一红:“你们这些臭小子,还不快过来拜见陛下!”

钜子声音洪亮,瞬间就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看到嬴政后,围拢在钜子工作间看热闹的墨家子弟吓得面色发白,而后便一窝蜂地跑到了嬴政面前,眼瞧着就要给他跪下。

嬴政出声:“不必兴师动众,寡人只是过来瞧瞧。”

钜子瞪了其他人一眼:“自己的事情都做完了吗跑来看稀奇?还不快去做自己的事!”

话音刚落,墨家子弟冲着嬴政行礼后便哗啦啦地跑了个精光。

钜子这才引着嬴政往工作间的大门走,到了门口,他回头笑道:“微臣前些日子便与谷丰侯将水泥做了出来,但因为担心效果不好,便不曾立刻上报,而是想着先将工作间的屋子先铺上了水泥看看效果。”

嬴政摆手:“无妨,谨慎些也好。”

说着,他来到门口,而后视线轻而易举就被地面的青灰色抓住了所有视线。

当初墨家钜子说要先在自己的工作间铺满水泥,看看效果如何的时候,林阡便根据前世看人装修的那些视频中学到的小技巧告诉了他。

前面用水泥、砂石与水混合,均匀铺满地面并用平整木板将地面刷平的过程并不需要教。

但在做完这些后,其实即便水泥凝固也不可能出现光滑如镜面的地面——

在这之后,还需要趁着水泥地面刚刷好的时候,在上面洒上一些水泥粉末,然后用干净光滑的木板再平刷一次。经过这样一道工序的水泥地面,在凝固之后就会变得异常光滑,摸起来和镜面也没有丝毫差别。

而墨家钜子采纳了林阡的建议,所以这个工作间刚铺好的水泥地面就显得有些显眼。

晨曦刚露,霞光洒落在上面,竟还反射出了些许炫目的色彩。

在大部分地面还是泥土,最好也不过铺上青石板的地面相比,这种光滑细腻的地面单单只是看着就觉得格外奢侈。

嬴政眼里也有几分惊叹,他看向墨家钜子:“这水泥真的干了?”

墨家钜子点头,为示范还弯腰在地面上狠狠摸了一把,然后起身将手抬起来给嬴政看。

嬴政顺势看去,只见钜子手上仍旧干干净净,不染一丝尘埃。

他眼睛亮了下,抬脚踏上了地面。

走了几步回头看去,除了几个从外面沾染的泥土脚印,果然不曾在水泥地面上发现半点儿痕迹。

嬴政又在上面重重蹋了几下,离开原位后仍旧不见半点儿痕迹。

他看向林阡与墨家钜子二人,表情相当满意:“这水泥果真神奇,只是不知运送可方便?产量几何?用水泥铺路又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耗费多少人手?”

林阡主动站出来:“水泥可以和稻米一般装入寻常麻布做的袋子里面,只需要在里面缝上一张纸就够了;而只要原材料足够,再多修几个煅烧水泥的窑炉,产量完全没有问题。甚至于在规划好了道路的路线后,还可以根据路上经过的一些石灰石产地地点就近起窑炉,生产与运送都会简单不少;而用水泥铺路只需要找人将地面挖开,大致平整就够了。”

现代修路要考虑到运货的大货车从上面通过的载重问题,所以修路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但春秋战国时期根本不存在载重好几吨的大货车,能在马路上通行的最重的车辆也不过是载了几百斤货物的马车而已,就算只是铺了水泥而没有其他工序,这样的道路也完全够用了。

至于需要耗费多少人手……

林阡转头看向墨家钜子。

钜子会意,解释道:“如微臣这个房间一般大小的地面,只需要四个人耗费将近半个时辰就差不多可以铺好地面。但那样的路面比较粗糙,想要弄得如眼下这般光滑,还需要有人花费大概两刻钟的时间修整。”

四个人一个搅拌水泥,一个运送,一个铺地,一个用木板修整。

墨家子弟又都是干习惯了手工活儿的人,做起事情来又快又仔细。让寻常百姓铺平地面许是需要更长时间,但分工合作的话也不会慢到哪里去。

林阡扫了眼,墨家钜子的工作间算是墨家最大的房间,该有两百平左右。

这么大的地方用一个多小时将铺好了水泥,速度应该算很快了?

不过……

林阡提醒:“用水泥铺地面和修路要求并不一样,房间的地面因为只有人在上面走,所以弄得光滑一些并不影响走路,看起来还美观。但修路的话,因为会有很多马车在上面走,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弄得过于光滑,不然车轮在上面行驶的时候容易打滑。”

墨家钜子点头,将这点认真记在了心里。

嬴政笑着看了林阡一眼,心里对水泥的效果非常满意:“若如此,修路之事便可以尽快提上日程了。”

-

这日,筱被家里人从再次扩张的纺织厂火急火燎地叫回了家。

她到家的时候,父母正在厨房做饭。

筱母在灶台上忙活,筱父就在旁边打下手。火灶的旁边堆着一些黝黑发亮的石头模样物品,灶膛里面也垒着一些正盛放着熊熊烈焰的黑石头,筱父除了时不时就需要将灶膛里面的渣滓掏出来,倒是不需要时刻盯着灶膛里面的火。

见到筱进门,她父母立刻笑着和她打了个招呼。

一家人用过了午膳,筱这才从父母口中知道了他们将自己叫回来的原因——

咸阳城附近的造纸原材料被消耗许久,许多原材料已经很难找到了。

其他如草纸这种原材料随处可见还容易栽种的还好说,就算原材料真被用完了官府也不会管。

但筱家用来造宣纸的原材料可都是经过特意挑选的竹子与某种年份不长的树木,眼瞧着咸阳城内的竹子与树木被砍得越来越多,即便百姓都有按照法律种上新的,官府如今已经不许他们随意砍伐了。

筱有些无奈:“我之前不是就提醒过你们,不要再到野外去砍伐竹子与树木,要自己开荒种一片竹林与小树林出来吗?”

她父母眼神飘忽,不敢与她对视。

筱叹气:“官府下令,我也没有办法。好在竹子这东西长得快,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几乎一场春雨就能往上窜出一大截,你们现在去移栽一些竹子来种上还赶得及,至于另外那种树,也只能先高价求购了,反正宣纸的利润高,买树也不会亏了本儿。”

“在竹子长出来之前的这段时间,你们最好也拿钱到其他种了竹林的人家收购竹子。”

看着满脸心疼的父母,筱耐心劝说:“这段时间咱们家也赚了不少钱,父亲母亲就不要吝啬了。现在最要紧的是稳住客人,不然一旦宣纸停产,让其他买了配方的人抓住机会抢走客人,以后我们就算是将竹子与树木都种了出来,恐怕也没多少人买了。”

自从筱成了成衣坊的副坊主后,筱的父母就对她的话格外信服,如今听她说若是停产可能流失客人,一个个也顾不得那点儿成本了,纷纷表示会按照她的要求做事儿。

筱担心父母,准备带他们去将原材料买到手了再回去上值。

却不想,他们刚出门不久,就打听到附近好几户人家都种了竹林——

原来有人在发现咸阳附近的造纸原材料越来越少后,就发现了这个商机,很早就开始开荒种植用来造纸的竹子、树木与一些草类,有些人甚至都已经开荒种出了一片小树林。

这些原材料物美价廉,早就打开了市场。

筱的父母听完更是懊恼。

筱却不觉意外,毕竟这世上本就不缺聪明人,有人发现了这个商机也很正常。

她干脆打消了让父母种树的想法,只打算让他们种一些不难打理的竹子,树木则直接和人进货。说服父母后,筱带着他们货比三家,很快找到一个可以长期供货的人家,当场就和他们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契约。

等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完了,筱才告别了父母准备回去上值。

谁知路过城门口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城外一阵喧闹,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看起来城外已经有了不少人,但秦律是将见义勇为写进了法律当中的,若亲眼看见罪恶发生而毫不动容,被人举报是要被罚款蹲大牢的。

而筱如今还是官员,若被发现更是罪加一等。

于是她直接抬脚走向了城门。

筱原想着找城门守卫打听一下发生了什么,尚未走到地方,就听到一阵惊叹,之后又听人叽叽喳喳地在问什么。

她生了几分好奇,赶紧跑了过去。

而后,筱看到城门口的道路被分成了两半,一半照旧让行人进出,另一半却被关上的半边城门挡住,她从人群的缝隙中看去,竟发现一群士兵似乎正在将一种湿乎乎的青灰色东西往路面上倒。

筱拿出身份令牌给守卫看过后,直接挤进了人群最里面。

然后她便看见,在道路的另一边的草地上,还有一群士兵在除去所有杂草的地面上正用沙子、小石子儿与一种青灰色的粉末倒入一起,搅拌均匀后从中间掏出一个大坑,然后开始往里面倒水。

等将水与那些东西搅拌均匀后,才有士兵将其用桶装起来后倒进了用宽度一样的木板围成了一个长十丈左右的长方形路面上。

而其他士兵则拿着一块又长又光滑的木板,正两人各握着木板两端竖直的木棒直接从那些奇怪混合物上面压着划拉了过去。

几乎是一个眨眼,木板里面的混合物的高度就变得与两侧齐平,表面也变得相对光滑。

看着,竟有一种奇怪的美感。

而在倒入了大半的木框之外,似乎还有许多同样用木板围出来的方框,一个接一个,远处看着竟似乎绵延不绝。

筱不由张大了嘴巴,转头看向了城门守卫:“这些士兵到底是在做什么?”

她一问,其他看热闹的人群也都齐刷刷地竖起耳朵,想要知道答案。

那守卫赶紧解释:“这是在铺路呢。”

紧跟着,他便介绍了一遍水泥的作用,又提及了这条路会从咸阳一直修到什么地方,末了提醒一句:“这种水泥虽然干得快,却也需要好些天才能彻底干透,这期间千万别去碰,不然被抓住了可要罚好大一笔钱,还可能蹲大牢!”

即便守卫不提,百姓们也都会小心避开那些士兵正在弄的东西。

但铺路……是什么意思?

咸阳城外那条路宽阔又平坦,除了下雨天走在上面容易沾上一脚的泥泞几乎没有太大的缺点,为什么还要在上面铺一些奇怪的东西?

==·煤炭·==

筱其实也不太能理解。

但因为这段时间到治粟内史去汇报几个工厂的收益时,曾听到治粟内史提到过谷丰侯与墨家钜子这段时间在研究什么“水泥”,好像说是可以降低修路的成本。

鉴于这东西是谷丰侯参与了研究的,筱便没有多问,而是想着等几天过来看看效果。

抱着这样的想法,筱在原地看了一会儿,便转身从城门离开了。

但让筱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回到成衣坊后不久,就听到了门外一阵喧闹,等她出来查看,才发现成衣坊门口那条街上竟然也已经在铺路了。

而且不只是成衣坊门口那条路,好像整个咸阳城的几个街道都在铺路。

与城外那条路基本全在同一侧浇灌水泥方块不同,成衣坊门口这条街道则是左一块右一块交错开来铺设。筱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街边百姓出门。

次日筱去少府的官署汇报情况的时候,毫无意外地发现,就连少府门前的那条路都已经有一半被铺上了水泥。

经过一晚上的晾干,路面已经干了不少。

但看着那条青灰色的水泥路上十步一岗的士兵,筱还是按捺住了好奇心没有过去查看。

等进了官署,汇报完情况后,筱忍不住好奇问林阡:“谷丰侯,那种水泥造价几何?怎么朝廷竟这般奢侈地用来铺路,而且看起来似乎不但想要将整个咸阳城的路面都换成那种青灰色的路面,就连城外那条大路也要换成水泥路?朝廷有这么多钱吗?”

这真的是个再好不过的问题!

果然不愧是商业嗅觉满点之人,看到水泥路后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成本。

林阡笑着解释道:“这水泥的原材料只是外面很容易找到的石灰石与黏土而已,最多再加上一个石膏。若是找到了火山,还可以直接用火山灰按照一定配比与石灰混合,那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水泥了。”

筱愣了下:“没想到原材料竟然是这种随处可见的东西。”

林阡失笑:“对,所以原本水泥的成本应该很低才对,别说是用来铺满整个咸阳城和城外那条大路,我们还打算从咸阳修几条连通新郑、寿春、临淄等地的水泥路,意图通过连通各地以达到政令通达的目的。”

“原本成本很低?”筱疑惑地看向林阡,“难道中间出现了什么变故,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增?”

旁边的林陌叹了口气:“不是原材料的问题。”

筱疑惑:“既然不是原材料,那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林阡安抚地拍了拍林陌的手,笑着和筱解释:“确实不是原材料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黏土与石灰石需要煅烧。我们之前考虑到了原材料的成本,却没想过还需要考虑燃料的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百姓烧火取暖都是用干草、木柴,村子里的老百姓还好,每天到山脚下逛一圈儿,一两个时辰就能捡回来好几天的柴火。城里想要木柴却并不容易,他们必须等着城外的百姓用车拉着木柴到城里卖。

一担柴火也要两个钱呢,可不便宜。

所以这时候的百姓除了做饭,连洗澡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