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挫败

“不错,对时间还挺有掌控。”

“你刚才自由泳的分段大概是在31秒半的样子。”

得到这个数字后,李诺霜很明显地皱了一下眉,继而详细地向吕秋松询问了自己其他三种泳姿的分段。

“你蝶泳游了36秒9,加出发反应时的,仰泳是35秒2,蛙泳分段是42秒2,自由泳分段比较准确的是31秒4,最后的总成绩是2分25秒34,这成绩还可以。”

李诺霜此前从来没有游过200混,因此这个过程她对体能的分段其实就是按照她自己200米的节奏来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普通的200米游泳,分段的分布应该是第一个50米最快,这是由人的身体机能所决定的,atp-cp系统只能供给差不多10秒左右的时间,之后如果依然全速前进,就会产生乳酸。

而乳酸的堆积如果较多,会影响atp-cp系统的功能,从而进入有氧系统参与功能阶段。

所以,大部分的优秀运动员都会选择在第三个分段对速度进行调整。

而第二分段和第四分段的速度,则有两种选择模式,一种是第二分段最慢的模式,也就是第四分段进行冲刺的模式。

这其实是优秀运动员使用,但国际占比并不主流的一种模式。

更多国际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模式,是第四分段慢于第二分段的模式。这一模式中速度快慢排列是一最快,二其次,四再次,三最慢。

不过随着200米运动员对有氧能力的重视逐渐提升,二者的采用比例会逐渐的从第一种模式远小于第二种模式到二者之间的人数差距在逐渐缩小。

只是大部分的优秀运动员会选择第三分段最慢的这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也存在特例。

也有一些有氧能力格外优秀的运动员,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候第二分段最慢,有时候第四分段最慢,也可能是第三分段的这种模式,总的来说就是除了第一个分段以外其他统统看状态。

这种运动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是从长距离转的短距离,而且并不是每个长转短的运动员都会出现这样的特征。

但不论是以上那种模式,李诺霜觉得好像都跟自己不沾边了,她这个从分段成绩来看,第一分段不是最快的了。

从发力角度而言,她好像在游蝶泳的时候发力也不是用得最多的。

让她自己感觉的话,自由泳好像是发力最多的,其次是仰泳,再次是蛙泳,最后才是蝶泳。

她这都游了个什么东西出来?

不行,李诺霜觉得,自己还得试个东西。

“吕教,方便帮我测一次50米吗?”

吕秋松虽然不知道李诺霜突然冒出来的这个要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既然她说了,应该也有她做这个要求的道理在。

“你要测什么的50?”

“自由泳。”

想测自由泳是想排除一点干扰因素,她第一天游的时候没调整频率,估计是没到极限的,今天是调整了频率之后游出来的成绩,两相对比误差得好好算算。

吕秋松并不详细问她要测50是为什么,只是问她还有没有体力了。

李诺霜从这边直接上了岸,不太在乎的扭扭头:“吕教,这个不是很重要,就当我游包干了。”

想游就游吧,吕秋松拿上了自己的秒表,准备给李诺霜做测试。

和后世有快踏板的出发台不用,现在的出发台普遍都没有踏板,所以对习惯蹲踞式跳发的李诺霜而言并不便捷。

出发反应时没受太大影响,大概也给她现在年纪小反应快有关,可是跳发时的距离影响不小,因为不好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