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商议妥当后,柳太医即刻将所见所闻整理清楚,亲自撰写奏折,回返京城,将折子递了上去。

更让人欣喜的是,皇上当下就准奏了,并且御赐收容贫病之人的场所为——安济坊。

接着,各地安济坊的筹备、捐款、建造、督工,便都实施了起来,至于医者的配置,鹤梅医圣则是出了大力。

千百年来,辛夷谷培养出的徒子徒孙众多,散落南北的名医圣手更是数不胜数。

凭着他于江湖上下了一道辛夷谷掌门金令,便召集了为数众多的郎中、大夫、江湖铃医尽归川蜀,大家都无怨无悔地奔赴各处安济坊,坐堂义诊。

此事为柳太医和何员外同谋共计的结果,但过程甚为冗杂庞大,需要亲力亲为的地方甚多,他二人少不了参与期间,四处劳累奔波。

何家的生意无人看顾,一下子就落到了何青青肩上。

在特殊时期,她身为何家独女只能挺身而出,担起这幅重担。

前两年,何家开始运营海运生意,何青青做为新上任的女当家,为了稳固自己在何家的地位,不得不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带领何家商船出海行商。

海运虽然获利颇丰,但是行程漫长,颇为耗时耗力。

两年间何家的商船四处辗转,何青青忙得已经许久没回川蜀。

随着各处安汲坊的落成,柳烟寒也忙着为安济坊收购草药,炮制丹丸,整日里四处义诊,救治病患。

抽不出工夫去探望何青青,彼此心里虽然挂念得紧,但是也无可奈何。

期间,二人只能凭书信互通安好。

“师姐,药草已经弄完了,你下来吧!”柳芽儿在房檐下对屋顶上的柳烟寒喊话说。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咻……”,柳烟寒长长舒了一口,晾晒完了这批沙参,终于可以歇一会儿了。

“好嘞,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