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这解释牵强得很。

村里的这些人家攒点钱不容易,自家铜板的新旧模样都能说出个大概,如果能够攒支钗,那是绝对不可能忘的。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都觉得钱母这是又想占女儿的便宜。

不过,钱小喜到底哪儿来的银钗?村里谁家拿的出银钗来?

钱母催促:“亲家母,你快点给我啊!”

“你都说不清楚银钗的样式,这东西肯定不是你的。”柳纭娘摇了摇手指:“别再丢人现眼了。”

钱小喜和孙明槐两人来往的事村里有人看到过,但没有亲眼所见,都只是暗地里猜测而已。这会儿钱小喜拿出了一只银钗,好多人都认为,搞不好就是他送的。

有那好事的妇人特意跑了一趟孙家,找到了孙母说明此事。

孙母供养儿子读书不容易,她也希望那银钗是自家的。但是,儿子的名声更要紧。

和有夫之妇来往,传出去后会被人耻笑。她当即沉下脸:“没有这回事。我家里银子全都给明槐交束脩,平时的笔墨纸砚都是我买,明槐手头没有银子,买什么银钗?”

妇人讪讪。孙母还觉得不够,特意丢下手里的活跑了一趟汪家,对着看热闹的众人道:“大家别乱说。明槐和媳妇好着呢,他是读书人,才不会做那些不要脸的事。再说,我们家所有的银子供他读书都不够,哪有银子给他买钗?就算买了,那也是给我儿媳春月。哪里会给外头那些不三不四的人?”

“不三不四”指的自然是钱小喜。

钱小喜和孙明槐来往的事众人不敢拿到姜芦花面前说,但和孙母玩笑,说些譬如“你又要多个儿媳”之类的话经常都有。

所以,孙母是知道村里的传言的,儿子在她心里自然是千好万好,她烦透了这些人嚼舌根。

当着众人的面贬低了钱小喜,话说得难听些,回头嚼舌根的人应该会少点。

屋中的钱小喜听到这话,心头格外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