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赶集

金手指上交 迎阳 1785 字 5个月前

赶集是个新鲜事,祁明第一次遇到,而且有隐身诀,不需要露面交际也能凑热闹,他兴致勃勃带着摄像机去了,准备拍下来给山神看。

虽然月山府君只要一个念头也能看到,但他能看,和他拍给他看不冲突,好比女朋友体谅他说省钱不需要带礼物回来和他主动说不买是两回事。

呃,怎么觉得这个比喻有点奇怪。

算了,祁明甩甩脑袋将念头抛开,将摄像头对准热闹的集市。

逢五赶集是这一片农户历来的风俗,每个月三次,轮流在几个大村子村口举办,这一次轮到赵家坡。

初冬的赶集除了交换必需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相亲。

一眼扫过去,看到不少跟在家长背后的少年少女。

作为新加入的一员,小夏村一行人出现时果然引来了不少瞩目。

首先是不同于本地人的短发,虽然上墟什么样装扮的人都有,短发更不稀奇,但那是在仙城,或者在凡俗国家的都城中,大部分百姓依然以长发为主,好比现世也是越往大城市风气越开放。

先遣队一开始考虑过要不要接发伪装,最初刘大夫他们假扮采药人时便戴了假发,后来决定还是保留短发,既然有仙长做靠山,何不利用起来,因为救下他们的仙长留着短发,他们为表忠诚也留了短发,合情合理。

除了发型,他们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也与其他农户不同,至少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随地吐痰,甚至当众扣屁股擤鼻涕,粗俗的话更是说不出口,现代熏陶出来的文明礼貌早已根深蒂固,即使他们在这一个月亲自上手劳作,手伸出来也远达不到真正农户的辛劳程度。

化妆伪造可以,但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从小到大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即使专业的演员恐怕也做不到时时刻刻演戏。

农户们并不蠢笨,他们有他们的生存智慧,与其在不断接触中被看出破绽引起怀疑,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展露一个能够合理解释的形象,人一旦形成既定的印象就很难改变,甚至会自己寻找理由说服自己。

“听说他们村子原来可富了,家家户户有农庄,镇上都有产业嘞……”

“那不是跟地主老爷差不多,怪不得我说看着都不像咱农家人……”

“听说人家都识字,当然跟咱乡里人不一样,怎的,鱼婆子动心了?我劝你别想了,我估摸人家看不上。”

“滚,你个大嘴吐不出好话,我家憨妮咋了?我家憨妮十里八乡出名的能干!你去打听打听谁不知道!”

“诶诶诶,咋还生气了,我又不是那意思,你看人家那衣服,那文绉绉的模样,肯定是要找读书识字的。”

“那也是先前,这都逃难来了,哪来的地主老爷,以后还不得下地刨食。”

“地里刨食人家也是给仙人刨,我听说他们可是仙人亲自带来安置的,往后只给仙人种地。”

……

各种议论纷纷,祁明沿路听了一堆,顺手录了下来,等回去给先遣队做舆情参考。

集市比他想象中要大一些,大约因为冬歇有了空闲,十里八乡能来的都来了,除了生活用品,做吃食买卖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