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案情

之后冯熠向他们讲了一些春娘的事情。

春娘原名冯夕春,和冯熠一起生活在吕州的定远县,刚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还是可以,母亲在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家里做工,父亲自己做点小生意,日子还凑合。

只是他们十岁那年,他母亲做活的那户人家突然遭了难,被人灭门了,他的母亲也没能幸免,而父亲在不久后出去摆摊的时候得罪了街上的混混,活生生被打死了,留下他和妹妹两个人生活。

好在妹妹平时跟着母亲,绣活做的还不错,之后就一直做点小东西卖,他白天去街上找事情做,晚上回来读书,可能因为急于摆脱这种困境,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但家里实在太穷了,他本已决定不参加这届科考,等过两年她出嫁了再说,但是他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就遭到了妹妹强烈的反对,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况且他成绩那么好。

妹妹态度坚决,当晚不欢而散,他本准备等之后再好好同她说,没想到第二天起来,发现她不见了,只留了一封信给他,说她去京城了,让他好好读书,等他金榜题名了再见面。

他托人找了许久都没找到她,过了两个月,她从京中托人捎了信回来,说她已经找到一份活做了,很轻松而且挣的很多,让他不要担心,随信一起发给他的,还有两锭银子。

他未曾去过京都,不知道京都城原来是那么好挣钱的地方吗?出手就是两锭银子,这些钱在以前,他们一年都挣不到。

他有问过来人她究竟在京都城做什么,但来人支支吾吾的,就是不告诉他。

他想过去京中找她,但是一想到她离家出走的那天晚上说的话,就硬逼自己静下心来,先认真读书,等到金榜题名了,到时候再风风光光的把她接回来。

可是如今他离金榜题名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她的妹妹,却再也不能看到了。

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就这么死了。

一想到这个,他就心碎不已,强逼着自己忍下悲伤,看向沈砚浓。

“你们平时有书信往来吗?”沈砚浓问他。

冯熠点头:“每隔两月她会让人带些银钱给我,我也会给他去信。”

“那你这次来京都城,她知道吗?”

冯熠皱着眉头想了一下:“应该是知道的,我给她送了信,希望春闱结束后见一面,她回信给我说不想打扰我读书,所以等殿试之后再说。”

沈砚浓明白了,春娘哪里是怕打扰他读书,而是她现在这个身份,她根本没颜面见哥哥,所以才一直避而不见。

但是这样的话,有一点就很奇怪,他抬头看着张侍郎:“你确定春娘是不久前才跟了英国公的吗?”

张侍郎点头,他非常确定:“下官找了携芳楼很多人核实过,他们说的时间都差不多,春娘是在最近才真的跟了英国公,之前英国公想见她都是找理由避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