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父家境一般,老父亲过世早,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家务能力一把抓,屋里弄得井井有条,很能干,却没什么挣钱本事,因此宋父早早挑起养家的担子,一路全是靠自己半工半读,申请了助学金才能上大学。

毕业后宋父自己创业,宋母大力支持,豁出脸面,吃苦受累都不怕,甚至对两人相互帮扶着闯荡的日子相当珍惜,所以小摊子变成了小卖部,最终有了小超市。

他俩日子好了,宋母家里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老太太自打宋母上大学就开始给她相看对象,务求找个家里条件好,能高嫁进去对娘家有帮助的。因为那时舅舅张茂已经高三,学习还不错,北上一等大学不够,可二等大学绰绰有余,而且转过年就考了。

老太太打算得好,她相中的那家是南方做生意的,家里有钱条件好,人脉也广,等宋母大三大四嫁了人,来年生个孩子就能在夫家站稳脚跟,有了话语权,正好是张茂大学毕业该找工作的时候,不就能帮上忙了吗?

可没想到,等宋母暑假回家老太太提起说亲家母想见见她时,宋母立刻翻车,声色俱厉的拒绝。她跟宋父早已定情,就等毕业结婚一起创业,怎么能由着老太太随便找个人把自己装进去,绝对不行。

大道理一堆一堆的老太太听不懂,她只知道宋母反对自己看好的这门亲事,老太太暗想这可不行,儿子学习好又有才华,什么一等大学都是吹出来的名声,自家儿子在哪儿念书有什么区别,毕业了照样事业有成,缺的就是个机会罢了!

老太太劝不动人,一方面觉得宋母出去念书心都野了,一方面觉得张茂跟前的成功机会白白错过,又气又急之下撂了狠话,问宋母要亲人还是要情人。

宋母当时也年轻气盛,铁了心嫁给宋父,于是母女俩针尖对麦芒,这劲儿一卯上,就卯了二十几年,直到宋易迟小学时老太太病种,舅舅打电话来,母女关系才破冰。

也仅仅破冰而已,宋母会去探望老太太,买些东西尽尽孝心,但对那个弟弟,她其实有些看不上的,不是德行有亏这种大问题,而是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干什么工作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因此根本不用心,被辞退了两三次。

宋母曾找弟弟谈过,让他踏踏实实,好好找份工作干,普通人嘛一辈子图个平安喜乐,钱够花就行了,别老想着一步登天挣大钱,可张茂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听,所以宋母歇了心思,老太太走后便不往来了,省得闹心。

这种时候突然主动打电话来,究竟有什么事呢?宋易迟在一旁细细观察宋母的表情,只见母亲先惊讶,甚至是有点儿高兴的。也对,现在没什么比得到亲人平安无事的消息更令人高兴的了。

“嗯,对,我……我跟小宋还没到,应该快了。”宋易迟没有正经起小名儿,小时候叫迟迟来迟迟去,长大了叫儿子最多,对外人讲的时候就叫小宋,正好跟宋父的老宋是父子俩。

宋易迟听到宋母有个小小的停顿,并瞟了自己一眼,他不清楚宋母为什么要有所隐瞒,或许这里面还有他不知道的情况。

“你到了吗?”宋母问,不知对面说了什么,宋易迟注意到母亲握着手机的手一紧,他转转眼睛。

随后宋母没讲两句就挂断电话。

第17章 管理处

宋母挂了电话沉着脸一言不发,宋易迟小声叫了她一句:“妈?”

“真是能作!”宋母突然道,右手举着手机,左手不忿的在上面指指点点,看手劲儿,若戳在人脑门上,怕不是都能戳红一片。宋易迟不由自主的替受罪的手机屏默哀三秒,“怎么了这么大火气?”

“你说说他,干什么不好,非要学人家组什么什么小队,还让你到了之后也跟他一起去,这不瞎闹吗?!”对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弟弟,宋母一提起就气不打一处来。

“额……其实我也打算偶尔去外面看看来着……”宋易迟略作犹豫,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不过声音压得很小。

“妈没说不准你出去,是让你别跟着他瞎闹!懂吗?”宋母着重强调了“瞎闹”俩字。

妈,您这个双标不要太显眼。

宋易迟忍俊不禁,忙用手掩住嘴轻咳一声,尽快将面部表情控制住,保持一派听吩咐的样子:“保证完成任务。”

“不行,帐篷里太憋闷,我得出去站会儿顺顺气。”宋母拉开帐篷,一阵风带着寒气钻进来,冷不丁把宋易迟冻了一哆嗦,他揉揉鼻子,伸手将毛线帽递给宋母,“别着凉。”

宋母对自己无条件信任和支持,宋易迟一直很感激也很欣慰,他甚至考虑若宋母不放心,他就在安全区找个工作混一段时间,等宋母适应了再出去。反正有空间的物资在,出门溜达一圈就说从交易市场买的,反正关起门来谁知道你家吃什么,只要小心控制数量别被宋母发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