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绍王府探病

待绍王与王妃各自从林家前院书房和后宅内告辞,夫妻俩人在马车上一对视,都不必说话,俱是笑了出来。

周黎蘅在前头骑着马,绍王夫妇正好在车里说话。

绍王妃就问道:“林大人许了吗?”

绍王摸着胡子笑呵呵:“一家有女百家求,林大人只此一女,怎么会轻易松口就许以爱女。只是他见了蘅儿相貌,又与蘅儿说了些话之后,倒是越来越和气。”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虽平日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严父样子,实则绍王对自家儿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王妃闻言也很是欢喜,就与绍王合计;“我想着吴老夫人年高德昭,与林家相熟的也早——林院正刚到京城,还没入宫无官职的时候,吴老夫人就于人前格外护卫她,情分自然不同。正好吴老夫人与咱们府上也算是亲戚,就请她老人家做个保山,从中正式提出此事说合,王爷看怎么样?”

绍王尤嫌不足,只道:“吴家说到底只是巡抚之家,既没有爵位,论起官职来又还不如林如海……要好的媒证,我进宫去请皇上和皇后出面就是了,这样岂不是更光辉。”

王妃反而觉得不好:“请陛下与娘娘,倒像是以势压人了。咱们还是先请吴老夫人上门说合,她是亲近些的长辈,也好去问问林大人对女婿家还有什么旁的要求。你叫皇上去开口,让林大人说什么呢?”

绍王不禁有点迷惑起来:“别的要求?咱们家还有什么叫人不满的?”

王妃都懒得理他:绍王这种天潢贵胄的出身,很难为别人设身处地的考量。

而她作为嫁入绍王府的媳妇,当年魏家与她本人其实都是有不满的:比如绍王婚前就有几个贴身伺候的宫女,比如绍王曾经那为数不少的妾室。

要不是绍王待她有情,大婚后什么后宅事儿都听她的,就这些乌泱泱的小妾,就够绍王妃头疼的。

当年他们魏家对此很有些微词。

只是绍王的婚事,当年是其兄长,太上皇亲自做主的,魏家对上太上皇那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哪里能提什么意见。太上皇也不是那种能听臣子发言的人。

魏家只好提心吊胆把个女儿抵了过来,很是担心了两年。

故而绍王妃是能体谅林家的担忧的。

而周黎蘅打小身子并不多强健,之后更添了个说亲就倒下的怪病,故而绍王妃也就一个房里人都未曾给他放过。

这在京中少爷里也是少见的。

绍王妃想,林大人若是疼爱女儿,必是要关注绍王世子的妾室问题——这话只好向吴夫人这种多年至交的长辈去说,难道还能跟皇上说?

好在绍王虽然不能体谅到这样的细节,但他听媳妇的调度,见王妃执意要选吴老夫人,也就依了。

而且还是个急脾气,回府后就命人去请吴老夫人。

-

吴老夫人来到京城,原本就是为着林姜入京,她也一并跟来意图治病的。

随着林姜医术的飞速进步,她的风湿病痛基本全然消失,于是常日呆在京城中,还有点无聊。

听说绍王府有请,吴老夫人就有些猜测,过府后一听此事,更是欢喜,只道:“真是一对儿好孩子好姻缘。”

人老了本就爱拉红线做个媒,何况做这两户人家的冰人,也是一件荣耀体面的事情。

吴老夫人答应的很痛快。

且说吴老夫人上门这一日,倒也巧,正是林姜休沐的日子。

她一听吴老夫人上门,就猜到了所为何事,忙去寻黛玉:“妹妹走吧,咱们去前院书房,躲在屏风后面听听。”

黛玉当然不肯,只是坐着看书。

林姜笑嘻嘻:“就知道妹妹不肯,我就是来告诉你一声,我可要换上官服过去了。”

林姜穿上官服就把自己当成男子,一路就往前院去,而夏嬷嬷不但不拦着,还连连嘱咐道:“大姑娘可好好听着,他们虽是王府,也得有求亲的诚意才好!”

至于林如海,见林姜一身官服过来,光明正大给自己行礼,然后又大大方方搬了个鸡翅木凳子坐到屏风后面去,就知她想做什么,不免好笑。

又想着有些话他不好向女儿直说,反而姊妹间说话更便宜些,就也纵容林姜坐在屏风后面听着。

-

吴老夫人从绍王妃处得了保证,底气十足地就来了。

她跟林如海的生母是同一辈的老人家,若是林老夫人还在,都要叫她一声老姐姐,故而此番登门,也就丝毫不必计较什么男女之分,直接去前院见林如海了。

吴老夫人是觉得,这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亲事。

于是跟林如海道:“绍王府的尊贵和世子的人物,也不必我多说,你比我还要清楚些。”

吴老夫人笑眯眯道:“只一点我听了就喜欢:这满京里王孙公子,成婚前没有房里人的就极少见,这世子爷偏生就没有,房里干干净净。”

大家都是官宦名门出身,谁不知道谁,哪个贵女进门后不先面对上两个跟自家夫君久有情分的房里大丫鬟?

关于怎么打发夫君婚前的房里人,京中豪门夫人手里都有自己的秘诀,简直能汇编成一本三十六计。

若是把这些高招都汇编成册,绝对比林姜的医书还要畅销许多。

故而吴老夫人听说周黎蘅跟着绍王住前院,身边无通房,都觉得是意外之喜,将这桩好事说给林如海知道。

“咱们都是自家人,今日就不说两家话——我自然是向着咱们家姑娘的,我之前还替她们操心,娘亲去的早,这样贴心的私房话谁能说给她们,很是发愁。”

那时吴老夫人是真担心,生怕林家这两个姑娘虽则人聪慧,但在后宅妻妾斗争上没人教导,傻白甜的就出嫁了,要吃一番小妾的苦。后来关系愈近,吴老夫人就拿定主意到时候把自己‘打发、收服通房’的小妙招,传授给林姜和黛玉。

吴老夫人说的口渴,喝了口茶继续:“不单如此,绍王妃还承诺,入门三年内决不为世子纳侍妾,便是三年后可纳妾,在嫡长子出生前,也不许她们生养的。”

在吴夫人看来,这已经是王府不小的让步了,但听在林如海耳朵里还是五味杂陈。

说来当年他也纳了几房侍妾,有的还是贾敏特意给挑的,正是为了绵延子嗣。

可林如海心里知道,妻子是不高兴的。人非草木自有七情六欲,若是夫妻俩感情好,中间掺和着几个妾室,总不叫人快活。

更遑论这嫡母跟庶出子女的官司,更是亘古难题。

见他如此神情,吴老夫人不由纳罕起来:“怎么,这样还不够吗?”又叹息:“我知你就这一个女儿,恨不得什么都是圆满的。可世上并没有这样的事儿,除非你叫玉儿低嫁,夫君只靠着你这位岳丈才有官做,那夫君或许畏惧妻族不敢纳妾室。”

吴老夫人想了想,到底给林如海说透:“况且这也是靠不住的,那些出身低的男人若是发达了,更要三妻四妾彰显本事的!便是他一时畏惧你这岳父大人不敢纳妾,难道你能保他终身不起这个意思?说不得最后玉儿白落个妒忌的名声呢。”

“世情如此,便是乡间士绅,有两年好收成,还要买个妾室丫头的呢,何况是公侯王府?”

“有绍王妃这样明白肯弹压妾室的婆母,就已经是大福气了。”

林如海长叹一声:“伯母说的话,我何尝不明白。只是我一想玉儿将来要……”

林如海这一声叹息,也击中了躲在屏风后面的林姜。

她忽然恍惚起来。

世情如此,她与黛玉真的避不过吗?

而且她与黛玉又不同,她受过的教育里,可没有三从四德给丈夫纳妾这一条。

不过恍惚片刻,她就拿定主意。

她要将此事与卫刃直接说破:他年纪轻轻就位列三品,且家里也没有亲眷,说不得就想要三妻四妾的多留下几个孩子。

更何况,卫刃是跟着皇上长大的,皇上本人就是个多妃多子的风流性情,或许卫刃见多了也觉得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林姜便要尽早与他说开:要是你想要这样的生活,那也是你的志向,彼此道不同不相为谋,早早说明白一拍两散也好。

虽如此拿定主意,心里不免钝钝地有些难过起来。

再想想她自己还能一拍两散,大不了终身不嫁人,也没什么所谓。而黛玉将来或许不可避免要经历这些,更是情绪低落,对于躲在屏风后面听吴夫人继续说起绍王府,就一点兴致都没了。

只是给自己坐在圆凳上,双手托腮发起呆来。

正在发呆,忽然听到外头靴履之声急促,却是范小青小跑进来回禀:“回老爷,御前龙禁尉统领卫大人在外求见,说是有急事要见老爷。”

林如海和屏风后的林姜俱是一惊:卫刃?他怎么会忽然过来。

难道是皇上忽然生病了?

林如海也如此担忧,连忙命请。

很快卫刃就龙行虎步走进来,对林如海行了个官礼道:“林大人,我今日在绍王府做客,世子却突发重病,我受绍王爷所托,急来请林院正!”

林如海和吴老夫人皆是惊诧到当场起立。

周黎蘅又病了!

而且就在吴老夫人上门正式提起亲事的这一日他又病倒了!难道他真的就这么邪乎,命中注定是不能娶亲的?

事关女儿终身大事,林如海一时都有些心乱如麻,直接叫了个丫鬟来:“去后院请大姑娘过来。”

说完才反应过来:林姜应该此时就在屏风后面。

只是……这就尴尬了起来。

总不能让林姜当着吴老夫人和卫刃就走出来啊——林如海还记得皇上有意撮合眼前这位卫统领和林姜,要让他看着侄女躲在屏风后面,可是不大好。

林如海还没想完,就见林姜已然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叔父不必命人去请了,我正好来寻叔父有事。”

林如海在心乱中也不免扶一扶额头:这理由是不是太搪塞了。

但事发突然,连吴老夫人都没理论,卫刃更是不觉得有异常。吴老夫人只问林姜:“可还要回去收拾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