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两种回家

绍王爷在听皇上说起有意将林如海调回京后,觉得自家儿子婚事可期,待要告退,忽然想起另外一事来。

他还受人所托,要来向皇上议另一桩婚事呢。

皇上见绍王爷这待走不走的,不由奇怪:“王叔还有事?”

绍王指着窗外:“陛下,对卫统领的婚事可有打算?”

皇上一挑眉,也不答这话,只问道:“怎么?是有人托到王叔跟前去了吗?”

绍王爷实诚点头。

自打太上皇驾崩以来,卫刃很是给皇上当了些要紧差事。尤其是他率兵封锁简王等三王府邸后,京中世家们眼明心亮的,立刻就看准了:这卫统领虽没有家族可依仗,但本人定是皇上的信重心腹。

又是少年重臣,将来不可限量。

于是不少人家起了要将女儿许配给他的意思。

尤其是那些女儿多的人家,更觉得舍出一个女儿,虽不能结一门家世相等的姻亲,但能得这样一个帝王心腹的女婿,当真是很划算啊。

偏生卫刃无父无母,无人可张罗亲事,他本人又常日在御前待着——不在御前的时候,多半就是去干抄家平乱等要紧事去了,诸世家老爷们也不可能那会子追着他说亲事。

几个心里有意的世家,思来想去多方打听,就打听出了卫刃跟绍王府世子爷关系不错,不免把主意打到了绍王府,想从绍王这里入手,与这御前龙禁尉统领结亲。

绍王还真想管这件事:他是个颇有人情味的直性情,卫刃虽不曾怎么奉承于他,但武艺出众一心为公,倒是对了绍王的脾气,更兼卫刃跟自家儿子关系也好,周黎蘅常日会说起他,可见亲厚,绍王也就把他当半个子侄看。

绍王妃听闻此事,也赞成绍王去说和一二,成人之美:“可怜那小卫统领,是没有父母亲族的。陛下固然照顾些,可天子何其忙碌,皇子们都有顾不到的。若是再拖下去,拖得年纪大了,更不好说亲事了。”

京中不光女子有花期,男人也是有的。

比如一男子拖到二十五还不成婚,未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啥隐疾。绍王妃这话倒是纯替卫刃着想:本来他就没有家族,京中世家就觉得他命格太孤,若是再拖得年纪大了,可更难说亲了。

别说卫刃了,连齐阳长公主的儿子高齐宇都不敢拖着,长公主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今年必要给他选一门婚事的。

故而绍王还真有做卫刃的长辈,替其说亲的意思。

只是想想卫刃是皇上当年捡回来的孩子,总要跟皇上通个气才是。

于是此刻皇上问起,他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跟皇上说了自己的保媒之意:“找上臣的,有几家确实是贪慕权势富贵,估计是看着卫刃炙手可热就想舍女儿套女婿,直接就叫我打了回去。但我与王妃留心了一二,倒也有几家子不错的姑娘,他们家中也不与皇子相关的……”

皇上啼笑皆非,直接打断:“王叔不必操心了,那孩子的婚事朕已经有了主意,不必再寻了。”

绍王疑惑:“是哪家闺秀?”定了?那怎么没听黎蘅说过。

皇上略一犹豫,到底没忍住跟王叔分享自家cp,就道:“朕还未下旨,但已经看准了。这朕看好的姑娘王叔比朕遇上的还早,素日也常见着。”

绍王起先摸不着头脑,后来灵光乍现:“陛下说的是小林太医。”

皇上纠正:“现在可是朕亲自封的院正了。”

绍王心神受到了震动,以至于在明正宫就原地踱步起来,开始思量两人的相配程度,踱了一会儿才大笑道:“真是一段好姻缘,难为陛下如何想来。”

皇上立刻道:“是吧,是吧?朕就说是很好的。”总算有人跟他一起欣赏,一起磕cp了。

绍王扭头兴致勃勃问道:“婚姻大事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卫刃这边皇上就是长辈兼大媒人了,不知林院正那边,其父林游弈使可同意了这桩婚事?”

皇上的笑容忽然一顿:朕觉得忘了些什么呢!啊,原来是忘了告诉她爹。

绍王看皇上神色,不由幽幽追问道:“皇上不会还未曾跟人家父亲商议,就自行定了这桩婚事吧。”

就是宫里选秀,也不是从大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就过来选,也都是经过家里长辈同意送进来的秀女好不好。

皇上咳嗽两声,掩住自己的尴尬,只道:“林游弈使常年孤悬海外,不知几时回京,朕也难寻他。”

绍王接受了这个解释,又道:“那林游弈使确实常年在外,据说在江南时,就只把女儿留在巡盐御史府上不管。陛下若是一时见不到他的人影,也该跟林如海说一声才是。”

皇上回过味来了:“王叔莫不是要朕出头,召林如海来论姻亲之事。也将黎蘅的事儿一并说了吧。”

绍王脸上露出了笑容:“嘿嘿,陛下既然应了替臣出面,臣就放心了。”绍王当年南下,是住过巡盐御史府,跟林如海打过不少公务上的交道。

据绍王看来,林如海不是什么爱慕王府富贵虚荣,一听绍王府就会兴高采烈同意婚事把女儿嫁过来的人。所以绍王生恐自己的面子都不够,要请皇上直接出面。

“而且,臣还盼着蘅儿这回年纪大些,再借着皇上的龙气压一压试试,最好顺顺当当的议成亲。”在绍王看来,现在上头也没了太上皇压着,皇上的龙气那是正当鼎盛兴旺之最,说不得周黎蘅那古古怪怪的病就能被压住。

他们周家人,因为这病的缘故,多少有点神神道道的。

被套路了的皇上也只是一笑:无他,皇上深觉这事儿没难度。

绍王府世子爷,京里少有的金龟婿,容貌又是一等一的,是他周氏难得的随了母系的美男子。林如海心气再高,也挑不出再好的婚事来了吧。

只是……皇上问绍王爷:“蘅儿那病可好了?”别这边朕替你们做媒做了一半,那边周黎蘅又病倒了,让他这做皇上的不得不放臣子的鸽子,这多没面子啊。

皇上可是个爱面子的人。

绍王爷听皇上问这件事就也正了神色:“这半年来,臣跟王妃在家中也已多次私下谈论起蘅儿的婚事,天幸那孩子一切康健,并未再犯旧病。说不得这就是天赐良缘,遇到了正缘,就一切好了起来。”

皇上颔首:“也或许是观星阁说的准了,凡勋贵子弟年幼时命火尚弱,常有促狭鬼怪在旁作乱,过了十五岁骨骼长成,命火旺盛自然也就好了。”

观星阁是大周第二任皇帝设立的专门观察天时星历的机构。

原本前朝是有太常寺来做这项工作的,而且观星不是单独的工作,只是推算时令天象时候附带的项目。

然而大周皇室的病症初露狰狞后,皇室为此不仅穷尽天下医理,更投身于封建迷信工作,单独把观星之职摘出来,建立了观星阁。

凡是皇室子弟出生,都会让观星阁瞧瞧当日的命格星象。

皇上还挺信观星阁的,当日他肯跟着绍王出宫,去试一试那荒唐的‘姑娘治病’,也是提前召了观星阁司星史测算了一下,观得了“柳暗花明紫微星大盛”的吉利天象,才坚定了皇上走这一趟的心。

其最终结果就令皇上更相信观星阁的准确程度了。

周黎蘅这病的奇怪,绍王当然也请观星阁给儿子看过。

观星阁就给了个‘拖’字诀,说到十五岁以后‘说不定’就自己好了。

此时听皇上提起,绍王就点头:“如皇上金口玉言,就最好不过了。再拖下去,我与王妃这嫡孙不得七老八十才盼得到?”

-

八月里,皇上明旨召现任巡盐御史林如海入京述职,另派户部尚书张锡昌接任巡盐御史。

此事是明旨,并非隐秘,故而画眉公公前脚传旨,后脚就去太医院告诉林姜这个好消息。

以至于等到卫刃去说的时候,都已经迟了,只看到一个画眉公公在门口与林姜道别的画面。

卫刃走上前,林姜先看到了他,对他挥了挥手。画眉公公则是小拂尘一甩,下巴一抬:“嗯,卫大人来了,那咱家就先走了。”

让你诸事缠身走得慢,这会子迟到了吧,没有第一时间来贡献好消息吧。

卫刃进屋后,问林姜道:“你有没有觉得,白公公似乎对我有些意见?”

林姜给他倒茶:“怎么会呢,白公公行事很有分寸,大约是你们都会奉皇命去面对外头的朝臣,他反而不好与你走的太近吧。”

卫刃放下这件事:“你知道林大人要奉召回京的消息了?”

林姜哪怕是第二次听这个消息,仍是忍不住笑生两靥:“是呀,真是好事。叔父总算能够入京与妹妹团聚了。”

又自言自语了一句:“这荣国府我也住够了,叔父若是领了在京中的官职,我们就好搬出去,回林家老宅去了。”

去岁上京之时,黛玉不得不住荣国府,而她作为年轻未出阁的姑娘,不好独居也放心不下黛玉,自然也要附住荣国府。

况且当时她对荣国府内红楼众人也是很感兴趣的,很想亲眼一见。

可这一年多过去了,除了寥寥几人让她觉得可以相处外,她对荣国府其余的人和事儿已经腻歪了。

好多人真是此生不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