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院正

林姜是奉太后懿旨随皇上回到明正宫的。

太后娘娘做主,逝者已登仙境,皇上应擅加珍重,方为万民福祉。即坚持命林姜先跟了皇上回宫去,诊脉用药调养身体。

这一路走回去,林姜只闻宫里哀哭声四起,目之所及都是跪地而哭的宫人。

不过就她看来,许多人,尤其是在太上皇宫里死里逃生那些内监,哭起来很有几分喜极而泣如释重负,拨云见雾的痛快感。

这整座皇城已经处处挂了白,成为白茫茫一片。

一进书房,皇上就吩咐林姜道:“你先紧着给朕配上几副护养心脉,支撑精神的药来。接下来这一两个月,朕怕是一日也不得歇了。”又要守孝又要忙活接手全盘朝局,估计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林姜领命。

而此时卫刃也跟在画眉公公身后进来了。他一身玄色依旧如往常,眉目肃然,看上去十分可靠,让人一看就安心。

皇上也不避讳林姜,直接就当着他吩咐卫刃道:“你即刻出宫去给朕办几件要事。”

“第一件,立刻带人去简王府、肃王府、晋王府传旨,将他们的私兵给朕裁减为百人,兵甲兵器尽数缴了!”

这三位王爷是皇上的异母弟弟,当年没因争夺皇位被太上皇无情咔嚓掉。也不像襄王一样,早早躺平放弃争斗思想,乖乖跟着皇上当小弟。

这三位王爷还是很有点小心思和不服气在的。

俱他们看来,皇上出身低微,生母不过一早逝的宫婢尔,比起他们这些正经妃子生的皇子本是差上一截的,不过是会讨父皇的巧,且出身差没母家好摆弄,才被太上皇选中当这个傀儡皇帝。

他都能当皇上,他们凭啥不可以?

在这三位王爷看来,皇上的龙椅并不稳当,只要他犯了大忌讳被太上皇厌恶,自然就会变成个废帝,他们就可以重新竞争上岗了。

所以这五年来,他们三个没少在底下嘁嘁欻欻搞小动作,也常在太上皇耳朵边上念叨一下皇上的小话。

而选中皇上登基后,太上皇不知是出于制衡,还是出于对这几个儿子的补偿,竟然还格外许了这三个儿子数倍于其余王府的私兵,以至于这三府各有近千人的府邸武装。

皇上这几年来受够了他们背后捅刀子,早看这几个兄弟如眼中钉一般,此时太上皇骤然驾崩,皇上都封锁消息,没通知他们入宫,只请了绍王爷并几位老亲王入宫,他所有的兄弟们还都在府里不知所以然呢。

此刻,皇上先就要解除了他们府上的私人武装,免得他们趁机作乱。

“第二件,朝中百官凡有父母大丧之事,还要立刻丁忧,去官守孝,何况皇家——叫简王立刻交出京兆尹的差事,带着子孙入宫守孝!若迟一步,便是他不孝父皇,自己找死!”

简王是最会讨好太上皇的王爷,还得了监管着京中治安的权,连京兆尹这种京城‘警长’都得听他的。皇上当然不能忍耐,立刻免了这个常日长窜下跳的弟弟兼职,让他一家子进宫来。

“第三件。”皇上略微沉吟一下才道:“你去一趟齐阳长公主府寻明阳伯,让他暂领京营节度使。”

“至于王子腾,他是父皇看重的爱将,任京营节度使多年,如今父皇去了,朕也有意抬举他,升他为九省统制,待太上皇五七后命他出京寻边。”

京营节度使掌管京畿内外常驻兵马,麾下足有四个大营近两万人,这样的兵力皇上绝不会再留给王子腾。只是一时也没有能让他百分百安心的将领担当此重任。

肯暂时交给明阳伯这个妹夫,估计也有今日太后给他铺路的缘故。

至于王子腾,皇上准备给他个高升虚位,以示恩赏先帝老臣,顺便踢出京城去。

林姜在旁听着皇上一一吩咐这些话,心道:虽说朝中文臣地位高于武将,但关键时候,皇上还是要先抓兵权的。

这才是抓不好就要命的事儿。

她一心二用,边听皇上说话,边写好了药方,起身告退:“陛下,那臣回太医院为您配药。”

皇上点头,林姜刚走到一半,皇上忽然又道:“你替朕看着秦太医,别叫他突然死了。”

林姜一惊回头。

皇上却已经在继续吩咐卫刃‘清理安顿几个亲王府’的细节了。

倒是画眉公公悄悄蹭出来,借着送她的功夫,跟她说:“皇上对秦院正没有什么杀心,反倒是不愿意他现在死了——太上皇到底崩逝的仓促,要是跟随太上皇多年的老太医再忽然急病死了,那几位王爷难免说出不好听的话来。”

林姜这才放心。

待她回到太医院的时候,就见两位院副抖得像是冬日里的炸毛猫似的带着太医院众人围上来:“小林太医,皇上没有迁怒咱们太医院吧。”

宫里但凡死个贵人,太医院相关人员就要提心吊胆半天。这回死的更是太上皇,谁知道太医院会经历什么样的风波?

林姜安慰众人:“放心吧,陛下与太后娘娘宽仁,连大正宫的宫女们都没有降罪,何况是咱们太医院。”

她一回来,太医院上下就像有了主心骨,又听她自信从容的说出这句话,所有人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放松。

要不是满院子的白色提醒他们这是国丧期,他们简直就要笑出来了。

马院副自忖跟林姜关系比较好,就凑上来低声道:“方才秦院正回来了,瞧着失魂落魄的不大好,只将自己关在了屋里。我们不敢去打扰,小林太医要不要去看看?”

他们不敢打扰,是因不曾给太上皇贴身看过病,不好去接近秦院正,不然万一听到不该听的,白白没命。

林姜不同,这几个月,她跟秦院正就是全权负责太上皇的太医,彼此也好说话些。

“我去劝院正大人。”林姜举步向内走去。

身后马院副和刘院副看着她的背影,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刘院副为人耿直些,不比马院副圆滑,就直接叹息出声:“一年前,咱们哪里能想到,这辈子可能要在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手下当差了。”

太医院风云突变,将来他们上头,可就要换天咯。

马院副摸着胡子:秦院正本就年纪大了,此次太上皇骤然驾崩,他老人家显然是备受打击,整个人都颓丧了起来,这院正之位估计也做不久了。

太上皇崩逝,秦院正没有去明正宫伺候,反而这小林太医跟着皇上去了,可见谁是当今皇上的心腹。

所以她说一句皇上不会迁怒太医院,上下人口就都安心起来。

马院副想了一轮后,只笑呵呵不说话:反正他跟林姜关系还不错。

且有这样一位出类拔萃却年轻的上司也有好处——她有锐意进取之心,太医院整体发展起来,他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总比大家一起磨洋工的强。

林姜来到秦院正的屋门口,一推门就开了,秦院正坐在桌前,双手捂着脸看上去格外苍老脆弱。

听到声音,他抬头看了看林姜,然后茫茫然道:“你说前日那个方子,我是不是弄过了量,上个月我做的丸药,是不是该改用三分麻黄……还有,我要是早早同意你用西洋药,或许……”

林姜打断他:“不怪您,秦老,您已经做了太多了。”

她这话没有一点昧心安慰之意,是打心底说出来的。

从她第一眼看清太上皇的病时,就已经在诧异,太上皇怎么还能如常人一般活着。

答案就是秦院正数十年的心血花下去,保着太上皇撑到了历代先皇都撑不到的年纪。而六十六岁,无论是在哪朝哪代,都绝不算是短命的皇帝。

论起医术,在这个世上,秦院正是当之无愧的名医,是太医院之首。

秦太医依旧沉浸在痛苦之中。

林姜换了一个思路劝告生无可恋的秦太医:“院正大人,太上皇崩逝为天下大丧,从明日起整个皇城都要为太上皇守孝,宫中贵人体弱者甚多,眼见又是炎夏,这般大丧之礼估计很多人受不住。接下来正是太医院肩负重责百上加斤的时候,您总要振奋精神,带着太医院走过这艰难时刻才好。”

秦院正的眼中这才多了些神采。

太医院很多人背后都吐槽秦院正只专注于自己的医术,于院正这个行政职位上无甚建树,只是看着太医院不出大错而已。

却不想,对秦院正这种医痴来说,愿意花费时间看着太医院,保证太医院完善运转下去,才说明了他对太医院是有颇深感情的。

林姜没有忘记她第一日入职太医院的时候,秦院正亲自带着她各处走了一遍,那时候他看太医院的眼神,就如同看自己的家一般,他说起太医院各位大夫及擅长的医术,也是如数家珍。

这些年来,秦院正也总惦记着,太医院有些故步自封,焦虑于有些太医只图安逸不肯精益求精。

他或许不擅长带领太医院,但他心里,着实是有太医院的。

正如林姜所说,接下来太医院将要面临重大挑战——太上皇的守孝天团。

要是丧仪在冬天也罢了,冷的话还能多穿点,而且守孝人多挤着暖和。可夏天的酷热却是没法脱衣服的,依旧要穿着不透气的孝服,而且大周守孝按古礼,需睡草席吃纯素,走的就是辛苦流,绝不可能搬上豪华冰山过去纳凉。

故而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宫里将要有无数贵人倒下。更别提还有宫外的皇亲国戚们,勋贵世家们,于夏日也常多请太医。

太医院总共这二十五名太医正使,估计到时候一个劈成三个都不够用的。

这样的大事,唯有秦院正站出来压场,用他多年的资历和经验带着太医院众人度过去。

秦院正终于勉强振作起来:太上皇是他一世的主子与伯乐,纵然最后两人无法彼此信任,终是产生了隔阂,纵然他自恨医术有限没能让太上皇长命百岁,但人死如灯灭,其余的都不重要了。

这太上皇最后的一程,他还是要尽一份自己最后的力。

之后,之后……他看着林姜年轻的面容,好在,这太医院后继有人。

--

荣国府阴霾一片。

太上皇的死讯,对他们来说绝不是个好消息。

贾代善是太上皇肱股之臣,跟皇上可没有任何情分:当年贾代善正当盛时,皇上还只是寻常皇子,看不出任何龙气。等皇上潜龙出渊登基的时候,贾代善坟头草都长起来了。

太上皇崩逝的消息,是接近午时才从宫里正出来的,同时还有京城戒严的封锁令,直接白日行宵禁之例。

贾赦贾政等也就没法出门往亲戚们家里去,心里也发慌,索性就都聚集在贾母的荣庆堂。

王夫人又有话说了:“唉,前两年起,这宫里宫外就一直传着太上皇身子不大好。”

官宦之家虽然不知大周皇室的疾病,但一直都猜着太上皇身体不是很好——身体倍儿棒的话,谁闲着没事退位啊?古往今来,但凡身体好的皇上都想再干五百年好不好。

“偏生那小林太医进了京城,自为有几分本事,就钻营到宫里去了。我本就觉得,这宫里多少好大夫,怎么就叫她一个小姑娘出了头?说不得旁人就是为了避这等大祸不出声,只有她强行出头。”

“这会子可又怎么好呢?太上皇崩逝,她这不是现成的祸事?只盼着别带累咱们家才是。”

她自己说的过瘾,没见到三春都神色有异,低着头不说话:她们这些日子帮着黛玉一起校对医书,也看了林姜的许多手稿。

更是那本专门为女性而整理的医书的第一批读者,她们在里面能看到小林太医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