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夺嫡时代

且说皇上到底没有亲眼见过当日往慈安宫拜寿的诸位闺秀,如今年下头也不用上朝坐班,就往贵妃宫中去了。

听过太后及皇后对闺秀们的评点,皇上也很愿意听听自家贵妃的话。毕竟贵妃自家就有儿子,看姑娘们是另一种目光和思路。

又格外问起贵妃,林氏姑娘如何。

贵妃能在宫中脱颖而出得宠,大智慧上不说有没有,但在忖度皇上心思上头,是很精准的。

但以贵妃来说,当然不愿高门官宦的女子做其余皇子的正妃,她恨不得除了她儿子外,别人都娶个平民百姓呢。

于是贵妃细想了想如何回答,然后先给自己铺垫下不得罪人的话:“陛下既问起,臣妾就斗胆说上一说。只是到底只有一面之缘,看不了多真切,说岔了也是有的。”

之后又赞道:“那林家姑娘……要是臣妾没记错的话,便是这过了年也才十三岁吧。只是她年纪虽小,却是才气纵横。”

皇上端着一盏参汤笑道:“这样说,你也看她甚好?”还玩笑了一句:“可惜咱们的十皇子年纪小,不然你这样夸她,留给你做儿媳妇倒也好。”

贵妃心中叹息:要是这林家姑娘再小几岁,留给自己那感情好!林家之前是五代列侯,清贵是有的,最难得是现在还有实权,林如海掌的还是财权。且听说他就这个一个独女,没有个儿子,那到时候肯定尽心扶持独女婿。

林家姑娘要是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儿媳那是再好不过,可给别的皇子做媳妇那就是大大不妥!

于是贵妃话锋一转,对皇上道:“那林姑娘有才是无妨,可臣妾看来,她却是才情气魄有些逼人,过犹不及了。”

贵妃是宫里有名的识文断字的人,还能跟皇上风花雪月地和诗一首,在女子中已是难得。

听她都这么说,皇上虽未曾见,但也可想到那林如海的女儿,估计真是个才女。大概是林如海没儿子只能抓着女儿教养的缘故吧。

想到这儿为儿子多而头疼的皇上,都恨不得分给他两个孩子帮着教导去。

贵妃见皇上面色有些不愉(被儿子愁的),就连忙小心翼翼找补道:“陛下心知,臣妾不是外头那些村妇俗人,觉得女人读书识字就要翻了天,是不安分。毕竟这宫里逢年过节的祭祀或是节礼哪里不是学问,大字不识如何料理?”

“可当时皇后娘娘问那林姑娘读什么书,她竟是四书五经都通读过的,简直是个女状元。”

“宫里的皇子们都是龙子凤孙,自是骄傲脾气,以臣妾的愚见,皇子妃还是要稳重谦和些的好,锋芒太过反而不好了。”

贵妃的儿子还没长大,她可不想弄进来些冰雪聪明的姑娘做皇子妃。

王子腾林如海这种家里孩子极少,当爹的都专心为女儿筹谋的姑娘家,她就更要拦着不能让进宫门了。

皇上闻言不免感叹:难道真是姻缘天定?绍王叔的脾气皇上可知道,他们家就想要个出类拔萃木秀于林的,况且以周黎蘅的温柔醇厚,世子妃才学过人,有些脾气才好呢。

贵妃也不知道皇上在这儿叹息什么,心里很是七上八下,难道皇上就这么看好林家姑娘。

于是索性把心一横,说出了最后一句定乾坤的暴击:“陛下,臣妾之所以觉得林家姑娘不宜入宫,其实是为了陛下。”贵妃语气里全是担忧:“宫里小林太医与林家姑娘是同族姐妹且关系亲近。若是林家姑娘做了皇子妃,那小林太医心中会不会偏向妹夫……”

一语惊醒梦中人。

皇上心道:自己真是被齐阳妹妹和绍王叔搅晕了。见两家都在考虑这位林姑娘,他也就觉得好,跟着凑个热闹。

一时竟然忘了,那林姑娘不只是林如海的独女,更是跟林姜一起长大的妹妹,那可是自己要用的太医!

贵妃观皇上神色变动,终于放心:至此,皇上是绝不会让那位林家姑娘入宫为皇子妃了。

然后还在心里看起了热闹:不知道后宫这些嫔妃,有没有替儿子盯上这位林姑娘的,要是有,那往皇上跟前一求,可就要倒大霉了!

皇上肯定会疑心他们要拉拢御前太医,窥探圣躬安康。

却不想后宫里还真有一个人,盯上了黛玉。

就是曾经跟黛玉说过话的大皇子生母刘嫔。

这事儿还是画眉公公告诉林姜的。

自打皇上命卫刃负责宣召护送林姜后,画眉公公见林姜的次数就少了许多。

只能趁着皇上命他外出办差的时候,顺路绕来太医院,畅谈下八卦。

而林姜通过这次过年,也终于发现了太医院工作有一点不好处,那就是没有长假。

六部能从除夕歇到正月十五,每天就排一两个人在部里值班预备着国有大事,其余的人都可以安心放假,横竖连皇上都不上朝。

可太医院不行,林姜依旧是隔两日入宫一次,连新年都没歇着,照样进来给两尊陛下请脉。

这日是正月十二,林姜自大正宫回来后,就依旧留在自己办公室,奋笔疾书抄写太医院的库存。

却听见门口一声轻咳:“小林太医。”

她一抬头就高兴起来:“真是稀客,最近少见公公了!”

画眉公公坐下来感叹:“咱家也是服侍陛下分身乏术啊。”因也没有多少时间,所以直奔主题:“只是咱家前儿听了一事,与林家大大的有关,还是得来告诉小林太医知道才行。”

林姜极少见他这样郑重,连忙道:“公公请说。”

画眉公公并没有提起齐阳长公主与绍王,都有意选林姑娘为儿媳这件事——毕竟长公主府已然不能够,而绍王府自家还在努力克服天命,正趁着过年不断寻人为世子卜卦中。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两家都是京城中顶顶好的姻缘,属于得了是喜事,不得就是遗憾,还不如不知道心里不会懊恼,所以画眉公公就没多嘴。

可另有一桩婚事,那万一得了,可绝对是倒霉催的事儿。

画眉公公不得不来提醒一声,不然就太不够意思了。

他先问着林姜:“小林太医自打入宫来,可曾见过大皇子妃?有没有亲自为大皇子妃请过脉?”

林姜摇头:“并不曾。公公是知道的,皇子们是这宫里我最需要避讳的人,除非陛下恩典,否则绝不为其诊脉。至今我连皇子们各自住在什么宫苑还都分不清——公公怎么有此一问呢?”

画眉公公两条眉毛一耷拉:“那你看过大皇子妃的脉案吗?”

林姜拼命回想:她当时的确翻阅过诸位皇子的脉案,不过主要集中在年轻未婚的皇子们身上,前三位已婚皇子,她就大约看了一下。

印象里大皇子是个挺健康的二十多岁青年,生孩子的能力也不差,很是继承了他亲爹的本事,成婚七八年,现在就有两子三女了。

至于大皇子妃,似乎也有一本脉案,林姜只是看了一眼,这位皇子妃还健在,占着正妻的位份就搁下了。

只是画眉公公这样问,必然是有缘故的,林姜就着残破的回忆回答道:“大皇子妃……似乎生了两个女儿,脉案也有些厚,想来是身体不太强健?不过也不一定。”

毕竟后宫的妃嫔们,脉案都不薄。甚至位份越高,脉案就越厚。她们除了定期的平安脉外,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要请太医。

所以太医们除了正常工作外,有很多都是多余繁琐的文书工作:毕竟被请一次,回来就要认真总结手写三份脉案(还要写成人挑不出错的脉案),用来存档。

画眉公公就点头道:“小林太医也知道,大皇子二皇子都是陛下还是王爷的时候,就给儿子定了媳妇了。所以这两位皇子妃,虽是嫂子,但论出身却比三皇子妃差不少。”

“可巧皇上登基那年,大皇子妃的父亲还以为水涨船高,自个儿成了天子的亲家,就收受了好一笔银钱,还到处与人说,女婿成了皇子,想要什么官只要给银子就能有什么官。”

“这事儿闹出来后,给陛下气的不轻,当时就给大皇子妃的父亲扔到刑部大牢去要砍头。大皇子从头到尾都没给岳父求一句情,还是皇后娘娘劝了皇上一句,到底是长媳的亲爹,又是皇上登基的好年份,不好生出生杀之事,这才判了个流放。”

“为了这件事,大皇子妃在宫里的地位就更尴尬了,也深居简出的。”画眉公公想了想道:“不过大皇子妃人很好,对我们这些奴才从来都很和气,也从未听说过有什么不贤之事,大皇子宫里七八个小妾她都好好待着,这不也蹦出两个庶子来了。”

林姜越听越觉得奇怪,画眉公公明明不闲,却还跑到这里扯一通大皇子的旧事为了什么?还说跟林家有关。

难道大皇子还想纳她为妾不成?那都不用她焦虑,皇上肯定要拍他个七荤八素不知东西南北的。

这会子林姜都没想过大皇子母子竟然盯上黛玉,毕竟除非大皇子做了太子,否则他怎么配二品大员的姑娘做妾室?再者说了,大皇子妃这个正妻身份都这么低,做皇室长媳妇颇为尴尬,妾室就更不会给出身高的姑娘。

画眉公公见她不解,就叹息:小林太医还是不知道宫里人心的狠绝。

于是直接道:“前儿大皇子的生母刘嫔娘娘去求见皇上,说自打入了冬,大皇子妃竟然日益病的重起来,只怕再不能好了,说可怜大皇子,成婚七八年了还没个嫡子,又说明明是长子,可怜妻室竟是兄弟里头最差的。”

略微迟疑了一下,到底好人做到底,把刘嫔御前的话全透露了出来:“还说,那日太后寿宴,她看着旁的嫔妃跟前都有闺阁姑娘们奉承着就心酸。”

“只向皇上哭诉那些姑娘都盼着做皇子妃,自然都冲着儿子没成婚的妃嫔们卖好,把她个大皇子的生母不理不睬。倒是只有林姑娘,不是那等拜高踩低的姑娘,与她说话也恭恭敬敬的,人品相貌都好,与她很有缘分。”

林姜立刻脸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