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番外四(完)

而且写这些书的时候,她只有二十多岁。

之后她再无著作面世,不是因为放弃了科学,而是英年早逝,不过二十九岁就病逝于京中。

姜恒当时边整理资料边惋惜,要是王贞仪换一个朝代,要是她活的再久一点,她会达成什么样惊人的成就呢?

她还远远没有到她绽放智慧的年纪,便已经半路短折。

也或许是那个时代,并不适合她的绽放,就光《月食解》这种将月食阐述为正常天文现象的说辞,就足够靠天象吃饭的钦天监疯狂排挤她了。

偏生她又是个女人。

就更容易被攻讦和打压。

姜恒合上书对敏敏道:“额娘想见一见这个王贞仪。”

敏敏笑应了,又看一眼弘昑。

弘昑也笑道:“皇额娘有兴致,朕这就命人将这位王姑娘请进宫来。”

敏敏笑道:“罢了,你下圣旨请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入宫?还是明儿我带她进来吧,只是要皇上一张批条——她那套演示月食的器具有些大,进宫门难免要被查住。”

-

王贞仪很是紧张,但走的还是很稳。

她从来不是娇弱的官宦贵女,她打小就文武双全,不止喜欢研究各种数算天文,也喜欢骑马射猎,此时哪怕心情忐忑,也不妨碍她走的稳健。

皇太后要见她。

京中不比宣州。

她父亲是宣州知府,所以当地的闺秀们,哪怕不理解她在干什么,也会表面上附和一二,宣州的官员吏目背后会指指点点知府大人对女儿太纵容了,听说一个姑娘家不说做女红,反而整日在屋里做工磨器具还写书,实在不成个体统,但表面上是没人说她的。

可到了京城不一样。

她原是求着父亲带她来京城的——她早听说了京城的外事衙门和造办衙门,她太想见一见更大的世界。

宣州没有人理解她,或许这里会有人明白她研究的事物。

可到了京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找到,倒是《月食解》一传出去,就被无数人口诛笔伐,连一向护着她的父亲都让她别在外提起了——钦天监都快要找御史弹劾他了。

可别难得上京面圣述职一回,倒把官职给述没了。

父亲脸上带着疲惫和畏惧劝她:你不愿随意嫁人随你,你愿意倒腾这些……玩意儿也随你,可你也要为一家子想想。

王贞仪很坚强,但还是忍不住夜里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她是对的。她知道她是对的!

这又不是经文佛法可辩可谈,也不是诸子百家文史子集各执一词,这是实实在在的天地道理!她有模型有器具,她可以给每一个质疑的人做一遍月食的原理讲解。

可没有人会听她讲解,没有人肯看她一点点磨出来,代表太阳的水晶灯,代表月亮的玻璃镜。

他们指她是女子短见,斥她是歪理邪说,嘲她是异想天开。

没有人肯听她说话。

她连钦天监的门也进不去。

王贞仪擦干了眼泪。

次日从驿站里跑出去直奔永平长公主府——他们家在京中没有房舍,倒是方便她出门。

长公主收下了她的几本书。转日居然要带她进宫,还让她将月食演示给太后娘娘看。

王贞仪又紧张又担忧。

她见过的老人家无一不是信鬼神天象的,太后娘娘已过古稀,真的愿意听月食是怎么回事吗?

==

王贞仪从没与人说过这么多的话。

父母都很疼爱容让她,哪怕不是理解性的支持,却也是极难得的包容。只是他们到底觉得,她是个走了歪路的孩子,盼着她‘回头是岸’,愿意嫁人。

这些年,王贞仪很坚定,却又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