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将军怨三十五

出了京城后道路就不怎么平坦了,王知州还对霍定思道“进了南湘就好了,那里的路都是王爷新修的,平坦宽敞,在车里睡觉都不颠。”

霍定思心想,“我就静静的听你吹牛。”

哪怕南湘交了这么多赋税,哪怕王知州把南湘夸成一朵花,还是有人将信将疑,霍定思就不太信。

他认为四皇子确实经营出了一定的势力,甚至联合王知州把控了南湘的军队,这些他信,但是把南湘建设的有多么美好,这就有点胡说八道了。

当官的时间长了,很多时候上位者看待百姓真的没那么多怜悯之心,古代官僚体系的核心就是剥削民众的劳动力为上层阶级提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不过有时候会拉一些漂亮的遮羞布掩盖一下这种□□裸的目的。

到了现代,各种企业也是如此,资本制度就不说了,人家明晃晃的追求利润,反正没见过那个打工仔给老板打工然后得到财富奇迹地,无论那个爸爸都在剥削底层员工的劳动力,还要你感恩有班上就是福报。

好了,说回来,霍定思判断的是诚亲王确实在南湘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这都是为了他自己服务,比如把南湘驻军掌控在手。

他这次主要就是看一下南湘驻军到底有多人,战力如何,评估一下诚亲王的实力,以及他到底有没有狼子野心。

朝廷现在只给南湘三万兵士的粮饷,甘地民变,朝廷最后清点俘虏都达到了九万多,那包括死掉的人,一开始民变人数不低于十万,南湘驻军有这么大的战斗力?

其实这几年大个子在南湘境内一直在练兵,对手就是各地匪徒还有想上岸劫掠的海匪,偶尔还包括一些包藏祸心的山民。

这种练兵达不到真实战场的血肉横飞,对付一群泥腿子集结起来的人马就简单多了。

这几年南湘境内匪徒已经基本绝迹,对山民的政策是胡萝卜加大棒,听话的乔欢给予扶持,给土地,教种地,教纺织,不听话的,钻进大山和你捉迷藏咱们办不到,但可以全面封锁你们的物资。

有本事你们躲在山里一辈子不出来,而且基本生活物资全部卡死,盐粮布,什么都不给你们,哪怕想从别的山民手里换,只要被乔欢知道,连这伙山民以后都不许兑换物资。

慢慢的,还敢和四皇子扎刺的山民就销声匿迹了。

一踏入南湘境内,霍定思就发现首先路况好了,官道四辆马车并行也不见拥挤,路边绿树成荫,间隔不远就有搭的简易茶摊,供行人喝水歇脚,吃点干粮小食。

那只在乔家庄见过的农产品,在这些小摊上四处可见,还有那听说的用玉米磨粉做的饼子,充饥是极好的。

来往客商偶尔停下休息,茶摊老板就会过来供水喂马,谈笑风生,便是田间农人扛着锄头在茶摊歇脚,喝上一口白水,茶摊主人也不收钱。

王知州也停下车辆和路边百姓打招呼,人家黧黑的面上热情洋溢,还会拿着各自农产品死命塞给王知州,有个老婆婆塞给王知州两个鸡蛋,然后慢悠悠的走了。

霍定思不是个待在京城做着京官就满足的人,他其实也颇有抱负,这几年也不少外派,大康各地不要说都走遍了,一半江山他也涉足过。

哪怕在江南鱼米之乡,他都未见过底层百姓过得这么鲜活快乐,不是说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乐子,而起百姓们只要见到官员车架,无不退避。

霍定思就遇见过不少,他的车架路过,护卫亮出他的身份牌,百姓退避不及的也赶紧躲一边跪下,直到他的车架走过,他们才敢站起来。

偶尔霍定思出差赶不到官驿也会找附近农人家留宿,给他的印象就是一群邋遢畏缩的人,他们不敢直视任何官员,说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一看就是木讷愚钝之辈。

乔家庄给霍定思的印象很深,因为那里的佃户是他从未见过一种的底层百姓,不过那时候他只觉得是乔欢牺牲自己利益才把佃户照顾的不错。

这种行为他赞赏,但是他不会去做,而且也认为无法推广。

进入南湘才半天,他就看到了不一样的百姓。

连王知州都让他觉得新奇,一个知州大人,和百姓讲话毫无架子,从百姓那沾着泥土的手里拿农产品都没一点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