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他为什么不回成都?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在此前蜀汉一度把曹操压制得喘不过气,曹操甚至准备用迁都来躲避刘备大军的兵锋。但自从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此时刘备手上精锐尽失,众多谋臣和少壮派也折损大半,甚至让益州境内原本就不安分的势力蠢蠢欲动,蜀汉由盛转衰。
很多网友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竟然不回成都主持大局,竟然还待在小小的白帝城到死,甚至流传着了刘备非常懦弱,没脸回益州的推断。其实并不是刘备不敢回成都,而是白帝城需要刘备,他不能离开这里。
东吴和蜀汉实际上处于交战状态
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是龙兴之地,刘备凭借荆州丰富的资源快速吞并益州、随后又在汉中正面击败曹操。而蜀汉建国的班底,像诸葛亮、马良、蒋琬、邓芝、魏延这样的老臣都出身于荆州,在诸葛亮为蜀汉制定的战略计划里面荆州的作用非常大。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明名义上是要为关羽报仇,但实际上是要夺回荆州。
就在刘备兴兵东征的时候孙权担心蜀汉兵锋太强,一度要割让武陵郡和零陵军罢兵言和但却遭到刘备拒绝,孙权无奈只能启用陆逊为大都督抵御刘备。当时刘备并不知道陆逊是何许人也,他只当做东吴无人,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抵御自己,轻敌之心更加严重。
陆逊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从小接受那个时代的精英教育。他原先担心刘备使用水陆并进的计划攻打荆州,但实际上刘备只从陆地缓缓推进,这让陆逊得到了很多缓冲时间,不仅征调了足够的人手而且还在谋划反攻刘备。因为绝对的智力碾压,陆逊利用天气和地形,仅仅放了一把火就烧毁了刘备东征的大军,惨败的刘备只能跑到白帝城。
获胜的孙权一度派遣使者调停战争,而这一次仅仅是罢兵言和并没有其他条件,早先零陵郡和武陵郡都不要的刘备,现在更加不会同意停战,于是双方就在白帝城和巫县地区对峙。尽管东吴没有主动攻击白帝城,但刘备也没有能力攻打荆州,双方就一直耗着。虽然一直没有动作,但两军还未停战,刘备作为军队的统帅自然不能返回成都。
白帝城的地理位置
从荆州地区入蜀总共有两条路,第一条是从襄阳走上庸郡,通过汉中郡南下进入蜀地。此时的上庸郡已经被曹魏掌握,而汉中郡则是蜀汉大将魏延驻守,东吴这个方向进军益州无望,曹魏也不会冒着上庸郡被包抄的风险让东吴借道上庸攻打汉中。另外一条就是从南郡向西走陆路,或者是从长江走水路进入益州腹地,但不论陆路还是水路都必须经过白帝城,这里就是益州的东大门。
刘备虽然在夷陵之战折损了大部分兵力,但随后一段时间内陆续都有很多在战场上走失的,被俘成功逃脱的,还有且战且退的部队回到白帝城,手上实际上还有2万多余兵马。早在刘焉、刘璋统治益州的时候,为了更好的防御来自荆州地区的攻击,白帝城已成为了益州的桥头堡,这里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此时刘备根据情报以及自己的理解重新设计、加固这个地区的防御,期间又花费了太多时间。
而且益州境内,甚至成都周边已经多年没有经历战乱,刘备此战经历了惨败,东吴方面又扬言要进攻益州,这让益州境内人心惶惶。刘备作为战役的发起者也是蜀汉的皇帝,他自然要肩负起守护益州的重任。假如他退回成都的话,很可能会给成都百姓营造一个蜀汉政权软弱无能的事态,严重的可能会使益州上下离心离德。届时的蜀汉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东吴方面的威胁,内部很可能会给蜀汉造成致命一击。这也是刘备要留在白帝城的原因。
刘备年事已高
最后一个就是刘备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二十几岁就开始征战沙场。三十岁时参加反董联军,名义上成为一方诸侯,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县令。后来刘备机缘巧合之下拿下徐州,但因为能力不足,徐州很快成为了曹操的地盘。
战败的刘备有辗转河北、并州、豫州、新野,四十几岁还是一事无成,只能和荆州牧刘表哭诉,我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大腿肉都被磨没了却没有什么职务,刘表体谅刘备的难处,随后支援他一部分钱粮兵马,刘备才再一次有了原始积累,也为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州埋下伏笔。
而刘备称帝的时候已经六十岁,那个时代的平均年龄仅有四十岁,他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寿''老人。因为戎马一生,身体实际上已经被透支很多,再加上战败的阴影,此时的刘备实际上已经油尽灯枯。按照那个时候的气候环境,假如他执意要回成都的话,很可能会像秦始皇一样病死在途中。刘备心理也清楚,所以安排了很多事之后火速让丞相诸葛亮到白帝城。因为山高路远,诸葛亮到白底之后刘备已经行将就木,当他把刘禅、蜀汉托付给诸葛亮之后没多久就撒手归天了。
小结
其实夷陵之战的惨败不完全归咎于刘备和陆逊的智力差,当时蜀汉的人口还不到100万人,而东吴的人口则有接近240万人。刘备领导的蜀军有一部分是新兵,而陆逊领导的吴军则是多年的精锐还有原来关羽手上的精锐部队。双方就国力、军力比起来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刘备只不过是加速了战败而已。
尽管刘备战败,但他却没有破罐子破摔意气用事,而都是以大局为重,稳定军心、布防、修筑工事等等。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其实他做的还算是妥当。哪怕陆逊手上有数倍于蜀军的实力,但却不敢轻易攻打白帝城,可见刘备的决策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关平、周仓都是关羽的左膀右臂,核心将领。演义中,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前后追随的。周仓死皮赖脸,在过五关途中跟随,而关平是在关羽过五关,与张飞、刘备汇合后,才收下的义子(正史上是长子)。此后,关平和周仓作为关羽的得力干将,辅佐关羽镇守荆州数年,于公元219年跟随关羽,讨伐曹操,一路势如破竹,围困曹仁于樊城。 可惜的是,风
夷陵之战是发生于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陆逊撤退,并不是害怕赵云,而是害怕这两个人!刘备夷陵大败后,赵云率军前来支援,陆逊知道后立马撤退,他是害怕了吗?怕!当然是怕了!只不过陆逊最怕的不是赵云,而是这两人! 夷陵之战说夷陵之战必定得提及襄樊之战,因为没有襄樊之战的战败,没有关羽的战死,没有荆州的丢失,夷陵之战压根就打不起来!襄樊之战前期关羽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北攻樊城,几个月后,孙权趁机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孤立无援,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 关羽死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注意,不是“蜀”,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劝阻,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执意出兵讨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经常会夸大魏蜀吴三国的兵力规模。其中,就夷陵之战来说,《三国演义》中称刘备率领了75万大军,而东吴则派遣20多万大军来抵抗刘备。不过,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大约都是5万人左右。由此,对于在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的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兵马。虽然对于蜀汉来说,5万兵马的损失非常惨重。不过,经历数十年的恢复,蜀汉应该可以将这一损失带来的影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各方诸侯相互讨伐,因此发生过许多战争,而其中最著名的战争,有三大战役,分别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然而对于三大战役来说,其中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入选三大战役大家都没有感到疑惑,然而夷陵之战论规模它比不上渭南之战和石亭之战,它规模不算大,投入兵力也不多 那么为什么它能入选三大战役呢?其实夷陵之战位居三大战役,有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夷陵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并称三国三大战役。 而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尽起蜀军七十万东征伐吴,陆逊以五万大军大胜刘备,创造了以五万大军大胜七十万的奇迹。 历史真相真的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三国志》中记载,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致使人口锐减,三分天下后,蜀国人口不过百万,魏国人口也不过四百五十万左右,吴国人口大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后一场著名的大型战役,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毅然决然的发动了伐吴之战。在这场战役前期,刘备屡屡得势将东吴大军逼到了荆州的最后一道防线——夷陵山脉。而这场终极对决便是在此地展开,东吴名将陆逊借助一把大火一战成名,将蜀汉的数万军队埋葬于火海之中。 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蜀汉也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夷陵之战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夷陵之战是荆州之战的延续,它是刘备为了试图夺取荆州而发起的一场伐吴战役,这场战斗最终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而在这场战争中,刘备损失了近8万士兵(孙权战后统计数字),亦有许多蜀汉名将阵亡。所以很多人评价,经此一战蜀汉被彻底的打趴下了,从此一蹶不振。 首先要纠正的是蜀吴两方阵亡之四位将领说法,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大将黄忠被描写成为了参与夷陵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各方诸侯为了争权夺利彼此攻伐,自然免不了爆发激烈的冲突。提起来三国中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就不得不提对于后期局势最有影响力的夷陵之战。众所周知这是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主动兴兵攻打东吴,结果却在夷陵这个地方大败而归损失惨重,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庸才。其实夷陵之战中蜀
每当一提起刘备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黄忠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弓箭射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太守韩玄以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忠,为魏延所救,投降于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
每当一提起夷陵之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机会,“白衣渡江”偷袭夺取荆州,此战直接导致刘备被彻底锁死在了汉中、益州之地。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趁着曹魏方面内部不稳(曹操刚刚去世,曹丕篡汉称帝)无暇南顾之机,率兵攻打东吴,意图重夺荆州,挽回战略主动权,结果却惨遭战败,那么刘备为何会败呢? 刘备发兵进攻
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简介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
对蜀汉而言最为致命的战役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在此之后,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实际则是为了夺取荆州,他不顾赵云等臣子的请求,决定出兵征讨东吴。孙权听闻此事后,当即派使者到蜀汉求和,而诸葛瑾也修书一封,希望刘备能慎重考虑,然而刘备此时十分愤怒,他直接让赵云督江州,诸葛亮坐镇后方,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征讨东吴。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
夷陵之战蜀汉战败究竟谁之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版图只剩下了益州和汉中,此时的刘备决定东征孙权,进兵至夷陵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而归,身死白帝,英雄折戟。出征之前,赵云和诸葛亮曾经反对刘备进行这场战争,尤其是赵云反对的态度格外的强烈,仍然没有阻止刘备东征,就夷陵之战的结果来看的确是刘备败了,但是刘备的失败是从决定东征时就注定的吗?东征的决策根本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吴蜀夷陵之战结束时,魏国为何不发兵覆灭两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21年七月,也即刘备称帝后三个月,蜀国举五万大军,气势恢宏地挥师东进,攻伐吴国,既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也是为了夺回荆州! 然而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蜀国就被吴国大都督陆逊以火攻之法烧掉连营四十余座,五万蜀兵几乎全军覆没,蜀将更是死的死,逃的逃! 夷陵之战的惨败,让蜀汉国力一落千丈,就连国主刘备也在不久后去世
说到夷陵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公元219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随后,他为了替关羽报仇,将荆州收复,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而出兵攻打东吴,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因为自己的长兄诸葛瑾在东吴任职而无法直接劝谏刘备,大将赵云称蜀汉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东吴,应该先攻打曹魏,却被刘备怒斥后派往江州,而没能跟随刘备一同征伐,而当时孙权派人前来请和,刘备也没有应允。就此,刘备亲率大军自三峡处攻入东吴。最初,刘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夷陵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这个时候正是蜀国最虚弱的时候,曹魏为什么不趁机进攻蜀国呢?当时关羽和张飞等人物都已经去世,刘备也病倒了,孙吴虽然打赢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需要恢复一段时间,所以感觉是曹魏最好的时机。不过曹魏好像并没有动手,反而让诸葛亮先重整旗鼓开始了北伐之路,这是为什么呢?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
夷陵之战赵云前来支援刘备,陆逊听闻立即撤军,他这是害怕了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三国乱世中,随着赤壁之战的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初步的奠定了下来,后续随着荆州的失守关羽的身死,刘备举蜀汉全国的兵力前来讨伐东吴,然而遇见了后起之秀的陆逊,一把大火烧尽了刘备七百里连营,更是烧毁了蜀汉的国祚,此时刘备大军溃败而逃。 对于陆逊而言此时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好时机,然而在听闻了蜀汉老将赵
襄樊之战,关羽攻打樊城,前期取得一系列胜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期,曹操勾结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败亡。 关羽死后,刘备伐吴,给关羽报仇,同时,也意图夺回荆州,然后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刘备伐吴,也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最终,以刘备战败而结束。 关于刘备方面,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五万还是十万?因为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兵力数字,一直存在争议。 孙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往今来,凡有大战,对战双方往往都派出精兵强将。能征善战的将领能力挽狂澜,能力不足的将领也能导致一败涂地。长平之战中,虽然战局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但将领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双方都临战换将,赵国以赵括代替廉颇,而秦国则暗中以白起换下了王龁,这也导致了赵军几乎全军覆没。三国时发生的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也是关乎国运的战争,为何刘备却并未率领赫赫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蜀军大败而归,若是换成诸葛亮指挥如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对三国局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夷陵之战的失败,对蜀汉政权的打击可谓极其沉重。在此战中,蜀汉不仅丧失大量兵力,损失大量物资,还阵亡多名将领。更令人惋惜的是,刘备也因此战一病不起,隔年去世。这让建立在刘备威望之上的蜀汉摇摇欲坠,诸葛亮为平定叛乱和重建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蜀国兵力占优,为何最终却一败涂地?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机会,“白衣渡江”偷袭夺取荆州,此战直接导致刘备被彻底锁死在了汉中、益州之地。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趁着曹魏方面内部不稳(曹操刚刚去世,曹丕篡汉称帝)无暇南顾之机,率兵攻打东吴,意图重夺荆州,挽回战略主动权,结果却惨遭战败,那么刘备为何会败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时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与张南率领先锋三万人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此之后,这支先锋部队击败吴军李异与刘阿等人,就此占据了秭归。此时刘备派出黄权驻守长江北岸以防止曹魏进攻,同时派出
如果张飞没死,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后三国故事中,刘备在击败曹操,获得汉中战略要地后,整个人生达到了巅峰,在武有五虎将,文有诸葛亮、法正的辅佐下,呈现出一幅汉室中兴的态势。 但是刘备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虽然完成了称帝的人生壮举,但是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也好,还是为了夺回荆州也好,从一个能虚心纳谏的一方诸侯变成了一意孤行的开国君主,要执意出兵讨伐东吴。 可以说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为魏后,于成都称帝,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新建立汉朝,继续东汉大统,年号“章武”。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在此之后,他不顾赵云等老臣的劝阻,决定出征讨伐孙权。孙权得知消息后,当即派人前来求和,然而刘备不为所动,他一意孤行,终于在七月时亲自率领军队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东吴与蜀汉的国界已经移到巫山附近,于是刘备让吴班、冯习与张南等人率领
夷陵之战是蜀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诗有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不为过,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形象都接近完人,文治武功,无所不能。除了治国带兵非常有手腕外,他的个人道德修养更是毫无挑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无数人感动与敬佩。那这样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夷陵之战,刘备所率领的蜀军损失惨重,面对这样一个灭蜀的大好时机,为何东吴没有乘胜追击,灭掉蜀汉呢?事实上,当时东吴的确展开了追击,奈何由于两大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一是刘备逃走之后,将所过之处的栈道全部焚毁,加之地形复杂,东吴行军甚是不便。二是曹魏虎视眈眈,必然不会坐
夷陵之战是蜀汉政权正式建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乱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比如刘备、曹操和孙权便是其中的经典,他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而在他们三个人之中,实力最为弱小,也最为艰辛的当属刘备,此人甚至曾经在战斗中差点丧命,就连张苞和关兴都无力突围。
夷陵之战是蜀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在蜀汉建立之后,刘备率领大军征讨东吴。夷陵之战后,刘备退至永安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自公元222年秋季到公元223年夏季,刘备在永安白帝城停留了近一年的时间。那么,问题来
夷陵之战是蜀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不管怎样,在夷陵之战中,蜀国都是损失惨重,毕竟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国的兵力只有10万人左右了。在夷陵之战中,蜀国至少损失了5万大军。在一半的兵力损失之后,蜀国不仅无法再次发起进攻,连各地的防御都是捉襟见肘了。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夷陵之战后,东吴和曹魏反而兵戎相见。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魏吴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