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家风

于氏叹息,“多半是了。儿大不有娘,别看延展性子倔,其实很听话,一般不和我唱反调。延善寡言看起来听话,但他性子有些犟,认定的事情不愿回头。”

“你看,延展喜欢那位朱姑娘,我不答应,硬是帮他定了瑛儿,他们如今不也好好的?但同样的事情落在延善身上就不成,别看过年那晚他没有坚持,若是我真的硬给他定亲,他就能给我把日子过得“相敬如冰”,我和你公公相敬如宾大半辈子,最是知道其中滋味。当然了,不好过的只是我……”

厨娘过来禀告,“夫人,饭菜备好了。”看得出来她有些紧张。

于氏摇摇头,“先吃饭,之后我们去看看那姑娘。”

很快,婆媳两人带着礼物就站在了古家门口,敲门后开门倒是快,看到是她们,门房笑容满面,“原来是两位赵夫人,快请。”

于氏和傅清凝进门,古家院子里花草繁多,哪怕冬日里,景致也不错。

她们还未到门口,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就笑着迎了出来,“我说一大早怎么有喜鹊在叫唤,原来今日有贵客到。”

傅清凝哑然,实在不想说现在还是正月,根本没有喜鹊。不过,古家人很欢迎她们倒是真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氏也很客气,接过丫鬟手中的礼物递过,“说来你们和我那不成器的小儿子做邻居也几个月了,我应该早些上门拜访的。他是个寡言的,若是哪里怠慢了,你们可别生气。”

老夫人亲自接过,递给丫鬟,又笑着迎她们进门,“不会不会,赵小公子年轻有为,这才多大已经是进士了,赵夫人会教孩子,这知道他们三兄弟的人,哪个不羡慕你?往后啊,你福气大着呢。”

两人来回几番,对对方都挺友好。坐下后,古老夫人问,“你们可用了午膳?若是没有,我让下人准备,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千万别客气。”

于氏摆摆手,“用过了的,不必麻烦。”

古老夫人笑着招呼,“那……喝茶。”

说实话,虽然两人极力说话,但到底不熟悉,除了恭维之外,似乎找不着别的话说,还是有些尴尬的。

恰在此时,丫鬟端着托盘进来,轻手轻脚将点心放到桌上,轻声禀告道,“这是二姑娘亲手做的,刚刚才出锅。”

傅清凝扬眉,所谓二姑娘,也就是赵延善口中的那位了。

古老夫人笑着招呼,“我那二孙女,女红规矩都普通,就这点心,做得真心不错,赵夫人尝尝?”又含笑招呼傅清凝一起。

点心确实不错,赶得上外头酒楼中的手艺了。于氏尝过后,眼睛一亮,道,“实不相瞒,这点心我也偶尔做,就是做不出这感觉来,我能跟二姑娘请教一番么?”

古老夫人乐呵呵的,“自然。”随即吩咐丫鬟去叫人。

傅清凝面上含笑,心里明白于氏这是找着借口见人呢,要知道她原先在梁洲忙着看账做生意,后来到了京城也忙着开店,反正傅清凝进门几年,一次也没吃过于氏做的点心,她就没那闲心。

很快,外头进来一个粉色衣衫的姑娘,面容白皙,眉眼精致,身形苗条,娉娉婷婷进来对着于氏福身,动作落落大方,“见过伯母。”

伯母?

于氏扬眉,也不辩驳,装作对点心很感兴趣的模样跟她请教,那姑娘也不怯场,笑着一一解释,傅清凝平日里不太做点心,她说这些有没有用她不知,但是于氏眼中的满意之色渐深,笑容也渐渐地放松。

傅清凝见了,打量一番这姑娘,这很可能就是她的另外一个弟媳了。纪瑛儿是挺好相处的,她们不住在一起,偶尔一起还挺亲近,这位嘛……应该也不错。

最起码,是个聪明有眼色的,知道进退,这就足够了。

不过于氏也没有当场表示什么,比如送镯子什么的,点心吃过,笑着告辞。

回到赵延善的院子,傅清凝好奇问,“娘,那姑娘你觉得可以吗?”

于氏笑着反问,“你觉得呢?”

傅清凝想了想,“单就她本人而言还不错。”

于氏笑着点头,“你说得对。”

傅清凝好奇,“那会定下她吗?”

“大概会吧。”于氏叹息,“我今日没有送出礼物,主要是不确定她是不是延善口中的姑娘。万一订错了人,可就是一场乌龙,想要改回来可不容易。”

傅清凝心里就有了数,那位古二姑娘,闺名月琳的,大半就是她三弟妹了。家世比起曾经的尚书独女自然是不能比的,不过和她这个大嫂比起来是足够看了,好歹是官家女,她可是出身商户!

心里正想着这个,前面于氏道,“就是她对延善的前程助力不大,可能还会拖后腿。”

傅清凝哑然,要说没助力,她才应该是最差的。

正不知怎么接话呢,就听于氏继续道,“不过延善喜欢就好了。”

傅清凝笑了,“娘,你真好。”

于氏笑着摇摇头,“以后他别怪我今日没有死命拦他就行。”

她们回去不久,赵延善就回来了,于氏板着脸拿出那个荷包,“这个哪里来的?”

赵延善见了伸手去拿,于氏手一收,“说清楚我会还给你。”

“我自己的。”赵延善正色道。

如果不是先前她于氏分析过,傅清凝还真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