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金逢春的支点 羊城.蓝六慧 六慧总有……

买活 御井烹香 2286 字 9个月前

借由香云纱的利润,撬动了航运、桑树、红薯,甚至往大了说,还有土番村落的主动汉化,也就是所谓的‘改土归流’,一项新技术能利用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几乎已经到极致了。六慧越听伙计说,心里就越是痒痒,她几乎迫不及待想回老家去看看了——出来也一年多了,因为回乡太不便了,再加上輋人也不重视春节,她便没有回乡,现在,听说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忽然间,思乡之情便一下占满了她的思绪。

她很急切地思念着故乡那熟悉的土话,父母那质朴的笑脸,当然更急切的还有对家乡的牵挂:父母不太会说汉话,拼音也是能看不会写,写来的信很简单,多是寥寥数语报平安,六慧很想知道,家里也开始养蚕了吗?没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吧,还有很赚钱的红薯粉,家里有种红薯的,但开了红薯粉的工坊了吗?若是只卖红薯,那就太不值得劳力了,挑出去卖也是要力气,那力气不如花在村子里,把红薯制成粉再卖,能多赚不少钱呢……

“这就是产业的作用,一个产业,直接把广府道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连闽西那里都再没有什么魔教传播,现在整条韩江上游下游都在养蚕纺纱,连水匪都改邪归正——做水匪,那是拎着头的买卖,赚的还未必有老实搞航运来得多!官府从香云纱行业多抽的‘牵头费’和‘保护费’,全都用来修路和疏浚韩江……六姐说了,一项技术盘活一个地区,填补空白区,供应百姓的高端消费需求,又解决了内陆地区的生产力问题,御笔批示,要求各干部仔细学习品味施政手段、施政精神……”

很显然,这个伙计便是积极学习的一员,甚至于能背得出六姐的批示,她也对香云纱背后的这个故事非常的自豪,说得娓娓动听。而六慧、石寿姐弟,虽然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织物,但投向它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感情,六慧轻轻地,小心地用手背摩挲着这细腻的织物,逐渐地下定了决心。

“我们去看看你介绍的那种凉布吧,这个香云纱,现在我还买不起——”

其实,钱不至于不够,但花一万五千买一两件衣服,就算钱够,这也不是现阶段六慧会去考虑的花销,那么,从这个角度说,钱就是依然不够的。六慧决定说,“但总有一天我会来买一件的——总有一天——”

一种全新的憧憬,在她的心中逐渐地展开了,那条朦胧的,仅仅是在她的朋友爱狗欢身上见到的前路,那条远大的、庞大的,似乎不是六慧所能想象和体会的道路,现在,在她心中化为了坚实,延绵着,连缀着她和远处那身形单薄,面容模糊的少年朋友,香云纱飘渺的影子,似乎在道路两侧时隐时现,輋人少女六慧左顾右盼,她诧异的发现,没有任何障碍阻挡在她和目标之间,她所要做的就只是抬起脚向前迈去。

“总有一天——”她说,她想到了她穷困的故乡,想到了那些亲人们和他们的新生活,他们和香云纱之间所能发生的联系,或许他们一辈子也不能拥有这样名贵的织品,但是,他们的生活也依然可能因为这项技术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还有她自己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她想到了爱狗欢想方设法帮助她的心情,现在,六慧完全明白了,她完全体会到了。

“总有一天。”

她很肯定地讲,她的眼中有了清明的、崭新的、灼热的光。

六慧迈出一步,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