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合一

最近严山的院子处处大红,就算没听说过他即将娶妻的消息,也看得出那院子要办喜事。园子比芸院大了十倍不止,沈琦芸只走了一半就觉浑身疲累,干脆回去睡了。

傍晚,严韶羽来过夜。她如今伤势还未痊愈,自然是做不了什么的。两人盖被纯聊天……也没什么好聊的,哪怕她做了侧妃,在严韶羽面前没那么卑微,却也不能畅所欲言。

多说多错,沈琦芸惜字如金,除了偶尔表明自己对严韶羽的心意之外,其他时候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严韶羽对于她搬院子这事似乎很欢喜,又让人拿来了不少东西。

沈琦芸如今的屋子,总算有了几分富贵模样。

一转眼,到了大喜之日。

沈琦芸伤势已经痊愈,因为身份的不同。她再不能像老王妃寿辰时那般躲在自己院子里,而是得帮着王妃做事。

王妃一整天要见不少人,她将沈琦芸带在身边,于是,不过小半日,好多人就都知道了那个徒手和奸细搏斗的奇女子。

有些人在拜见王妃时,也会顺口赞她有勇有谋。沈琦芸都谦虚地应付过去。王妃见她并未自满,对她愈发满意。

吉时到了,王爷王妃坐在高堂之上等着新人拜见,沈琦芸的身份也能出现在喜堂,她左前方就是吴侧妃。

新人拜堂时,沈琦芸有看到吴侧妃在悄悄抹泪。不过,等新人送入洞房,吴侧妃再次面对客人时,又恢复了喜气洋洋的模样。

因为是皇上赐婚,王府上下忙碌不已。严韶羽忙着接待客人,偶尔看到她,只来得及嘱咐几句让她多休息,记得用膳之类的话。

成礼后开宴,渐渐地有人告辞离开,许多客人不需要王妃亲自相送。偶尔,王妃会让她去送,无论众人心里如何想,面上都挺客气的。沈琦芸转悠了一天,脚脖子都酸了。

她也不是非要在众人面前露脸,不过是王妃给了她这个脸面,她不能不知好歹。因此,哪怕身上有些疲惫,她也还是打起了精神。见四下无人,沈琦芸靠在了假山上歇脚。

齐嬷嬷试探着道:“姑娘,要不要回去歇会?”

那就太过分了,沈琦芸摇摇头:“一会儿还得见客呢,殷大人驻守边关,王妃娘娘应该会让我送殷夫人出门。”

齐嬷嬷没有再劝,扶着她快步离开。

另一边,正在和安王说话的赵王看着熟悉的纤细身影心中生疑,跟女儿太像了,可是又梳着妇人的发髻,女儿明明待字闺中!他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大概是熬夜太久眼神不太好。

安王看他心不在焉:“怎么了?”

“无事,天色不早,我得回去了,以后有机会,咱们再一起喝一杯。”赵王拱了拱手,走了两步后又叹息道:“韶羽的亲事你定下了吗?”

赵王如果过问的是世交家中的子侄,那没什么问题,可两家来往不多,尤其是在皇上面前,那是绝对不能亲近的。赵王问严韶羽的婚事,就不太合适了。安王似乎没发觉,面色不变,随口道:“还没,那孩子命里不该早婚,或许是姻缘未到。”

姻缘未到,就是未来的世子妃还没出现。

已经出现了的这些女子,应该没多大可能。

闻言,赵王眼露失望,道:“明月那孩子心里苦,都是我害了她。”

安王也不接话,伸手一引:“今日客人太多,若有怠慢之处,还请赵王爷别见怪,回头我得空时,再请你喝酒赔罪。”

这不过是场面上的客气话,安王爷身为皇上的胞弟,朝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他的份,时常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空请人喝酒?

赵王再叹一声,告辞离开。

沈琦芸又去送殷夫人,别的夫人或许会看不起她丫鬟的身份,但殷夫人不会。甚至毫不掩饰自己对沈琦芸的欣赏:“边关那些女子,偶尔也有敢和奸细拼命的,但到底是少数。没想到姑娘生在京城,竟然也有这份胆气,实在让我佩服。”

这话夸得沈琦芸脸红,她又谦虚了几句,亲自将人送上马车。殷夫人临走前,语气诚恳地邀她一起喝茶。

再回到主院,客人已经散得差不多,留下来的那几位,都是王妃娘家人。

其中有三位是未婚女子,簇拥在王妃身边,一直都在说着讨巧的话。年长的那位妇人是王妃的娘家嫂嫂,欣慰地含笑看着。

沈琦芸进门时,里面的愉悦似乎被拦腰斩断,气氛凝滞下来。

王妃抬眼看来,沈琦芸心中暗自后悔,早知道就不来了。

也是因为王妃最近对她很好,今日还带着她见了那么多客人,若让下人来传信,有些不知好歹。沈琦芸想着亲自过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

“琦芸,你来。”王妃含笑招了招手。

沈琦芸带着恰当的笑意走上前。

王妃拉着身边那位姑娘的手:“这是玉茹,小时候和韶羽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她眉眼间满是笑意,看着那姑娘揶揄道:“我记得办过家家的时候,你还说长大后要做韶羽的新娘子。”

这话把许玉茹羞得满脸通红。

看着许玉茹脸上的羞囧,沈琦芸秒懂,这应该就是王妃为自己儿子挑的未来儿媳。

许玉茹跺了跺脚:“姑姑,那么多年的事,你还拿出来取笑我。”然后,她看向沈琦芸,笑吟吟道:“小表嫂,我听说了你身上发生的那些事,特别羡慕你的胆子。你好厉害啊,难怪表哥会宠你。”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语气里带上了些酸意。

大部分人都知道,沈琦芸胆敢和壮如牛犊的奸细拼命,却少有人想到其中关窍。当时奸细是想杀她,她若是不反击就会死……大概有九成的人都不会坦然赴死,而会拼死一搏。

几个姑娘叽叽喳喳地讨好王妃,王妃的娘家嫂嫂时不时插两句话,沈琦芸想要请辞,根本就找不到机会。

小半个时辰后,几人提出告辞,因为是王妃娘家人,她亲自出去相送。沈琦芸正想着等人走了后自己也能回院子呢,又被王妃招着一起出门。

一路上,许玉茹都在和沈琦芸说话,特别热心,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旧识。

王妃的娘家人和其他的客人是不同的,别的客人到了门口直接上马车离开。而王妃……至少在门口寒暄了一刻钟,又看着马车消失在街角,这才转身。

刚进大门,王妃就挥了挥手,让身边的人退开。齐嬷嬷不敢擅自留下,也走在了后面。

“玉茹是个聪明的姑娘,她知道我喜欢你,就愿意和你交好。她做主母,能够照顾好严韶羽,帮他打理后宅,不让他有后顾之忧,也不会欺负你。”王妃说到这里,侧头望来:“琦芸,你也是个聪明的人,该懂我的意思才对。”

沈琦芸敢不懂么?

她得了皇后娘娘的赞誉,做了侧妃,吃穿上和以前大不相同,就今日的这身打扮,也已经比五成以上的夫人要富贵,这府里没有人敢小瞧她,甚至在京城中也有了些名声。饶是如此,她也不是严韶羽的妻子,不能阻止他娶妻,以后在他妻子面前得服小做低。

“妾身明白。”

王妃见她态度恭顺,满意地点点头:“今儿你也累了,回去歇着吧!对了,明日记得早起,新妇得敬茶。”

沈琦芸再次应下。

在严山和无忧郡主这场婚事上,她压根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就比如敬茶这事,她出不出现都于二人的婚事无关。但她若是不去,无忧郡主怕是又要借此欺负她。

严韶羽要应付的客人太多,不可避免地喝醉了。一次偶然,他发现沈琦芸不喜欢喝醉酒的人,因此,当日没去她的院子,而是自己歇在了书房。

沈琦芸累了一天,简单用过膳后,几乎是倒头就睡,迷迷糊糊间,被齐嬷嬷叫醒。

“姑娘,您家里让人给您带了口信,是一位五品夫人身边的丫鬟告知了咱们院子里的七月。七月她回来后打听了一下,得知您和娘家不睦,不敢报上来。只敢和小姐妹私底下说,方才有人报到了奴婢跟前。”

沈家那边得知沈琦芸做了侧妃后,又有了些想法。齐嬷嬷固然可以将这事情忽略过去,但她认为,有必要告知主子一声,好歹有个防备。

沈琦芸九死一生,再听到沈家人时,只觉恍如隔世,她好奇问:“说了什么?”

齐嬷嬷无奈:“让您抽空回娘家一趟,或者送点东西回去,还说女儿家有个娘家的要紧之处……”

事实上,丫鬟带的口信远远不止这些。齐嬷嬷知道主子不喜家人,特意简化了些。

沈琦芸一直当自己没有别的亲人,听到嬷嬷这话,恍然想起她如今是侧妃,身为侧妃是可以和娘家人来往的,甚至名下还能有自己的产业。

想到后者,她浑身的疲惫不翼而飞,瞬间来了兴致,立刻翻身坐起,跑去角落中一个箱子,打开暗格拿出里面的小匣子开始数银票。

她这番动作突兀,齐嬷嬷一个愣神间,床上的人就已经跑去角落开始数银票了。

“姑娘,该睡了。”她走上前,就对上了姑娘亮晶晶的眼,里面满是兴奋。她有些疑惑,看了看匣子,又看了看主子,试探着道:“难道你要送银子回沈家?”

“不!”沈琦芸心里明白,齐嬷嬷贴身伺候她,两人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辰都互相陪伴,她做事想要瞒住齐嬷嬷,那是白日做梦。当即也不再隐瞒:“我要做生意。”

如果说通房丫鬟是半个主子的话,侧妃就是大半个主子,对外可以见客,底下的人都得敬着。

侧妃名下可以有些产业,沈琦芸早就听说过。不过她先前都在养伤,浑身疼痛不已,又一直住在芸院,对于自己已经是侧妃这件事情没有清晰的认识。搬过来后又一直在帮着筹备严山的婚事,偶尔还要应付严韶羽,这才没有及时想起。

既然能做生意,此事便刻不容缓。沈琦芸好奇问:“京城里的铺子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