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四章

这位私信找不到人后直接找关系联系到了学校,再从学校那得到了赵乐菱的号码,同时在老师在场的情况下约赵乐菱见一面,目的是像她邀曲,就按照《花落》的风格来。

赵乐菱并不认识这位在老师嘴里业内一线的音乐人,但她知道这是个好机会。郑在日在为一部电影担当音乐导演,看上了《花落》本想买版权,又得知是开源就有兴趣见她一面,想要试试看她能不能做出比《花落》更好的,更契合电影的音乐。

至于赵乐菱年纪小什么的在郑在日眼中不是事,想当年他初二就拿着吉他跟着乐队登台啦。自己就是顶着‘天才’的名头起来的郑在日对赵乐菱说,音乐人看重的是音乐素养不是年龄,多得是年纪大的音乐人在混日子啊,年纪小怎么了。

年纪小的赵乐菱嘴上说着要回去告诉爸妈,需要监护人同意,转头回家就搜了所有她能找到的郑在日的作品,从头听到尾,大受震撼!哥们有点意思啊!

两天后,赵乐菱就带着妈妈,妈妈带着律师,跟郑在日签约了。签约后拿到剧本,郑在日怕她不会看剧本,还特地先给她解释一遍故事讲的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曲风,还表示可以给赵乐菱提供乐团找灵感。

自此之后,赵乐菱基本就跟着郑在日学习,学如何跟乐团配合,学电影配乐同普通作曲的区别,包括怎么跟剧组沟通,和如何在坚持自己音乐性的情况下同时让‘甲方’满意。

高二,赵乐菱除了去学校其他时间基本都跟着郑在日跑,高中少女秒速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任何不习惯,反倒更适应成年人的交际。

因为她年级小,成年人还都让着她,每个人都喜欢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的学生,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愿意教她,比起在学校混日子,在专业乐团里赵乐菱能学到的更多,学的甚至都想退学了,她觉得去学校纯属浪费时间。

郑在日找了个交响乐团给名为《我爱你》的电影筹备配乐,赵乐菱就泡在这个乐团里,她在这里学到最有用的一点是,音乐性比音乐技巧重要。

乐团指挥偶然发现赵乐菱对所有乐器都上手很快,纯粹的天赋。她不会拉小提琴,更不会什么大提琴,单簧管,法国号之类的乐器她都不会,她只会钢琴。弹的么...单轮技巧的话就还行,比一般孩子好,但跟从小学钢琴的孩子比也就一般。

但赵乐菱的天赋点在于,不论什么乐器,她只要学会了基础的演奏方式,指法之类的,她就能自己玩起来。她是真的在玩音乐,能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那么操作的情况下,演奏出很不错的曲子,还都是随便玩的。

只谈技巧,那赵乐菱就是个初学者,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只谈音乐性,赵乐菱绝对是个天才,不用任何技巧,音乐本身需要的从来也不是技巧,而是创造音乐的能力。

指挥大叔见猎心喜,一度试图诱拐赵乐菱去读他的母校伯克利,回国后加入他们的乐团。郑在日让他闪开点,跟谁抢人呢,就赵乐菱的音乐素养,做什么指挥,做制作人啊!天生的制作人!耳朵无敌敏锐,一个颤音的不协调她都能听得出来!

对于没比自己大几岁,要是算‘实际年龄’搞不好还比自己小的郑在日大叔,非得把自己往制作人方向忽悠,赵乐菱也是有点无奈。

道理上她知道对方是为自己好,单纯的作曲、编曲当然没有当制作人更能掌控全局。可她耳朵不可能一直这么灵敏啊,跟着指挥大叔学指挥是为了更详尽的了解乐章,接触更多的乐器是为了丰富自身的素材库,可当制作人?没那个必要吧?

郑在日表示很有必要,如果赵乐菱做不到,再不然要很辛苦的做到,那他就不劝了。可赵乐菱是可以很轻易的做到的,她的天赋远远没有开发完全,这妹子是每一天都在给他惊喜,像个怎么挖都看不见底的宝藏,你都身怀宝藏了还只想着作曲,岂不是浪费上帝用捅给你塞进嘴里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