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第165章

周星星要走,除了几个小崽子有点不太舍得,沈家其他人嘴上客气地挽留了下,但行动上却是麻溜地给装了点特产打发她。

倒也不是沈梧秋他们嫌她了,主要是临近年关,对于这种离家出走的大闺女,还是早点把人劝回去过年的好。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对于春节,村里人一直都挺重视的,常说一年到头的辛苦,就是为了换一个阖家团圆美满的过年。

因此,到了年关,村里人不管有钱没钱,过年的瓜子水果糖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往临近年关,村里人都开始成群结队去镇上或是县城批发瓜子花生水果之类的,但今年大伙儿倒不用大伙儿去凑这个热闹了,因为自己村里的小超市就都能买到。

老杜这个人吧,沈梧秋以前以为他现有的身价、资源,没个几十万的声音是不会感兴趣的,这也是她最初为啥会反对沈爸爸和他合伙搞小超市的原因,她当时以为老杜突发奇想要在村里搞个临时超市,无非就是为了他的景区服务,她怕他一大老板到时也不负责,就全推给沈爸爸。

现在她才发现,她这般想,倒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老杜这人做事是有头有尾,也不眼高手低。

就比如这年关,他瞧见村里人都要去镇上或者县城批发这些瓜子花生水果之后,他老人家大手一挥,让大伙先别急着上街去买这些,等到了腊月二十左右直接来小超市买,价钱就按大伙儿去县城的批发价来。

起初,倒也有人不信他会这般好心,担心他是拿一些别人卖剩的次货来忽悠大家,就早早自己上街买好了。

不过,他们很快就后悔了。

老杜很守信用,腊月二十这天,他就亲自带着两货车来了村里,一车干果点心,一车水果,质量大伙看得见,价格更是比县城的批发价还要便宜几毛一块的。

东西一到,就连镇上过来买牛羊肉的人都又从他那里买了不少干果回去,用他们的话说:“这年底的东西就像不要钱似的,去趟超市人挤人,闹腾,东西还不一定有这的好。”

这么两货车的东西,一个上午不到,就被人哄抢一空。

老杜对此也是有些惊讶,大大方方和大家打趣:“呀,看来现在大伙的日子是真好过了,我还以为这两车东西至少能在咱们超市的那个小仓库摆上个十天半个月了。”

“这还不是杜老板的东西物美价廉。”

“就是,还好咱们没有早早上街自己买,不然多花了冤枉钱不说,还要找罪受一番。”

“可不是,我看他们前天上街去买的那瓜子,肉质不饱满,价钱比杜老板这里的还要贵上五毛钱一斤了。”

“……”

天气又好,在家聚在小超市门口磕着瓜子聊天,好不热闹。

提前买了的几户人家就聚在云阿嫂家的院子里酸:“我看咱们村的这些人啊,都短浅得很,别人给点小恩小惠了,就跟个什么似的。”

“可不是?还一个个欢天喜地的,以为捡着啥大便宜了。”

“看吧,再这样下去,整个村子都会变成乐公公家的。”

“变成他家的又有什么用,女儿再能干又有什么用,真是一点都不知羞耻,两个女人搞在一起还好意思天天招摇的。真是把我们村的脸都丢尽了。”

“也就村里那些人嫌贫爱富,瞧着人家有钱,眼巴巴地上赶着去讨好人呗。”

“对了,说到这事,她生了四胞胎,这多一岁多了,基本上就没看到她们那四个孩子的影,说是让他们亲家带去照顾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哪有孩子这么小就被亲家带着的啊?”

“说起这事,我早就想说了,你们说是不是她在外干那勾当……就给人生孩子的那种,名义上是自己的孩子,谁知道是不是收钱替人生孩子了。”

“我觉得搞不好就是这样,不然哪有这么小的孩子自己不带,让公婆带的道理……”

听到这,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年轻妇人皱了皱眉,忍不住开了口,“不能吧,我前天还看到他们一家人推着推车带着几个孩子在花山那边的马路上散步了,看上去她公婆对她挺好的。”

“哎呀,你懂什么。”云阿嫂给了她一个白眼,“人家就是做样子给你看的了。”

年轻妇人是云阿嫂娘家那边的人,按娘家那边的亲疏辈份称呼,要管人叫一声婶婶,勉强地笑了一下,“是这样吗?但我看几个孩子对她也挺亲的,不然的话,人家也不让孩子和她这么亲吧。”

“小孩子和母亲亲,这不是天性么?总之就很奇怪,不然你看村里谁家的小孩都不带出来到处走动的,反正我是到现在都没见过她那几个孩子长啥样,摆满月酒那天,就瞥了那个老大还是老几一眼,皱巴巴的,不好看。”

“那我前天看到了,四个小姑娘都长得特别水灵,尤其是那个老三,就跟个小仙女似的,还有一个五六岁带着一个猫耳朵帽子的小男孩,也长得特别俊俏。”见云阿嫂看向自己,年轻妇人又补充了一句,“看着都聪明好看的孩子,不过听说还不会叫妈妈。”

“啧,不会是个哑巴吧……”

“这莫不是报应?”

年轻妇人听着她们这般恶毒的话,又有点后悔刚刚的话了,“哑巴肯定不是的,可能就是说话晚了点。我儿子就是到一岁半才会开口说话了。”

“但你儿子一岁的时候就会叫妈妈了吧。”

年轻妇人抿着嘴,点点头,随即拿出手机看了看,起身道:“哎,不早了,我回家做饭了。”

“去吧……”

等她起身一走,后面那些长舌妇又围着云阿嫂在那开始嘀咕:“你这个侄女看起来怕也是个个性强的。”

“个性强有个屁用,老公在外面乱搞,屁都不敢说一声。”

“她老公之前不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吗,咋还乱搞?”

“鬼知道……”

几个长舌妇将村里的八卦事都八卦了一圈之后才散了。

结果到了第二天,听说老杜还要送一批木耳、鱿鱼这样的干货过来,这些昨儿还聚一起酸其他人贪小便宜的人,今儿倒是早早在超市门口巴巴等着了,生怕抢不到。

不过几人的脸皮也挺厚,相互看到了还能热情寒暄:

“哎呀,你也在了,我还准备叫你的。”

“是吗?那正好凑巧了,我就来看看,前两天上街忘记买些菜了,听说过两日又要变天了,这就懒得上街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