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能做官,来了京都也给吃住,来往的车银都是官府出的,真正是为她们好。

听说要是比到后面,还能见到皇后娘娘,太子妃和吴侧妃,那便是没有考上,也是能在外头说上一辈子的事情了。

统共考了三天,最后倒是挑出了五十个人进宫考。

这五十个人的绣品,又被送去了各宫。吴侧妃是真正懂刺绣的人,尚衣局的人也被请来了,但是上头有皇后压着,太子妃看着,吴侧妃盯着,她们也不敢放肆,即便尚衣局是赵贵妃把持着的,但是该规规矩矩,还是要规规矩矩。

最后,又在这五十名绣娘里面,挑了三个作为榜首,当场成立了官绣院,由她们管事,其他人服从。

官绣院从此之后,便是天下绣娘们的朝圣之地了,没有进的,也进了京都绣坊。

这绣坊就在西城那边,西城低价低,比之其他地方要划得来,做纺织一事正好。

此时,这些人想回家的官府愿意出银子送,要是不愿意回家,便在绣坊安家,银子给的高,不少人留下了。

留下的人也不是说你就在京都一辈子了,你要是想走,还能走。而且你回去之后要是想开绣坊,便也可以开,朝廷支持你。

毕竟,你是“朝廷”的人了。

这是一种很难说的关系,绣娘们被说得心里打鼓,又舍不得。直到一幅画出来,她们的心定了。

早就在最开始,太子妃便请了天下画画颇为有名的李夫人来画,长长一卷画,长足足有十五尺,详细记载了从最初决定做官绣到榜首三人穿上了华服从皇宫里走出来。

打开画卷第一眼,便能看见东宫里一处小花园里,吴侧妃低头哭泣,太子妃给她递帕子,然后又转到皇后娘娘那里,三人坐在一处决定做下官绣的事情。

最后的是绣娘们站在人群里顾盼生辉的样子,她们前面是一座院子,院子前写着京都绣坊。

四个字,入了画,便要载入史册的。

这一幅画听闻还要被雕刻在石窟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