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昭给崔蘅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小马鞭,“不跟其他人走,其他人想抱走弘昭的话,弘昭就拿鞭子抽他并大喊有刺客。”

“噗!我们弘昭可真聪明,就这么做。”

崔蘅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替他带好帽子和耳罩,“走吧。”

要是可以的话崔蘅也想带条鞭子进去,若有人阻拦的话,她一鞭子就抽上去了,开路真方便。不要这个时候跟她提人权这个问题,如果弘昭出事,拦她的对她而言都是要害她孩子的坏人,她下手绝不留情。

苏培盛那边崔蘅也让人打了招呼,如果有事的话,苏培盛会赶过去的。苏培盛作为四爷身边的第一大太监,宫里刷脸比崔蘅还要有用,那些人大部分都认得苏培盛,作用比崔蘅这个侧福晋大多了。

“崔主子可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苏培盛由衷的感叹道。

事关孩子的安危,还要顾及什么体统,当然要未雨绸缪,比起事后弥补,哪里比得上一开始就掐灭苗头

四爷轻笑,“她看事往往只看本质,所以手段看似粗陋,但直击要害。”

想要在那么乱的环境下护住弘昭,一味让奴才盯着不是最优解,只有让弘昭自己有警惕心,那比十个奴才围着会更有用。

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崔蘅从不会单方面否定弘昭说的话,她会认真让弘昭思考他自己的话,并和其他人的想法放在一起对标,让弘昭自己判断。而和他观念对标的有当主子的,有当管事的,也有当最普通的奴才的,还有外面为生计打拼的百姓,崔蘅还会让四爷去问官员勋贵的想法,给弘昭例证,千人千面。

弘昭的确早慧,但聪明到这个地步,离不开崔蘅的谆谆教诲。

比起读书上的天赋,崔蘅更在乎弘昭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