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县城、桐镇里,有点关系有点钱,跟自家闺女们年纪差不多的人家,他都研究透了。

可是,他硬是没找到个合适的人家出来。

后来还是袁媒婆上门,提醒他这桐镇下头的一些富裕大村里,还是有那么些能干扎实的好人家的。

像那个陈家村,大几百年里,不就出来了几个进士官爷,举人老爷,以及秀才公么?!

姜玉泉一开始看好陈家村的读书人,可一打听到,那些读书人要么已经成亲,要么早早的定了亲,他心里就后悔不迭。总觉得自己下手太晚。当初闺女十二三岁之际,他就应该把目光顶在陈家村这样的大村大族里的。

人生没有后悔药吃。

在袁媒婆一而再,再而三的撮合之下,他觉得自己只得将就了。

选择让大闺女嫁顾言璋的长子,他其实也是有不少的深意的。

长子嫡媳,自古以来,都是得当任大宗大妇的。

顾家现在有钱有家底了,大闺女嫁过去后,只要生了儿子,站稳脚跟后,她就能支持他的几个儿子,继续进府城赶考。

只要他姜家有人考取秀才功名,他们家就真的不用担心,自己沦为农夫之流了。

想到这些,人老成精的姜玉泉,只要一有时间了,他就会把大孙女叫到跟前来,反反复复的教育她,让她嫁人之后,一定要顾及娘家。一再强调,娘家是她的依靠,娘家是她的底气。嫁到那边后,该摆的架子还是要摆的,毕竟,是她低嫁了,不是她高攀了。

还说她以后只要给顾家生了儿子,那她就是顾家的大功臣。顾家就绝不可能休了她。

到时候,她可以多多回娘家,看望他这个祖父,还有她老爹,以及她还在读书的兄弟们。

她的兄弟们有出息了,她就再也不用担心被欺负。

姜家闺女十八岁,也是读了几本书的。对于三从四德,女子贞静闲雅这些妇德,她是熟记于心。